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发布时间:2021-09-30 19:51:29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共产党太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践行初心使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山西视察、深入太原调研,殷殷嘱托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这是党的领袖对太原这座城市的巨大关怀,是对530万太原人民的深情厚爱,为全市上下奋进新时代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在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五年来,十一届市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强化政治担当,扛起历史责任,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政治建设,优化政治生态,先后召开12次全会,分别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十四五”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以全球全国视野和战略眼光,审视谋划太原发展的方位、站位和定位,提出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的奋斗目标,确立并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兴市、环境立市、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城市“双修”、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两个维护”坚定坚决。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融会贯通、坚决贯彻,做到了思想上拥戴、政治上维护、行动上落实。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统领全市工作的总纲,专题学习研讨,召开全会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提出15个方面360条落实举措,确保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对娄烦农村改厕、古交下石沟村采煤沉陷搬迁问题专题研究、实地督导,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转型发展提速升级。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委财经委员会,围绕破解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锻长板、补短板,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供给,建立市级领导对接产业项目、坐班协调例会、联系企业商会制度,开展观摩督导,多措并举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明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三大主攻方向,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太钢高端碳纤维、长城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以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传统产业新型化企业集群强劲崛起,以太原锅炉为代表的一批老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坚持把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摆在战略位置,以华润万象城、公元时代城等城市综合体为引领的大型商圈格局基本形成,中海国际、信达中心等商业楼宇入驻企业万余家,我市入选全国物流枢纽建设和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连锁便利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依托省城大市场、大资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形成南部城郊农业、北部有机旱作特色农业新格局,“阳曲小米”等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五年,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韧性明显增强,高质量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53亿元,在全省的首位度由“十二五”末的22.5%提高到23.5%,今年预计可突破4800亿元。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坚持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抓住“政策、投入、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兴市战略,全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大政策供给和资金投入,制定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连续四年每年安排3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载体落地运行,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加快建设,山西智创城、太原同创谷等双创载体多点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由626家增加到21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321家增加到8726家,手撕钢、笔尖钢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实施人才新政、建设人才公寓,各类人才及家属10万余人落户太原。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这五年,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科技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一流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坚持和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大力实施城市“双修”战略,按照“优化布局、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能级,强化管理、塑造形象”的思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扩容提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立足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和支撑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崛起,谋划形成太原都市区南北双擎驱动、一体发展的战略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东二环竣工通车,滨河东西路南延、南中环东延等道路建成投用,晋阳桥、摄乐桥等跨河大桥连通两岸,183公里的“九河”快速路实现中心城区与东西山的快速通达,7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成为靓丽名片,获批全国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建成开通5G基站5000余座,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307公里、供水管网783公里、供气管网5041公里,汾东污水处理厂、清徐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用。坚持保历史、保格局、保文化、保风貌,以五一路、解放路为代表的街道片区恢复传统肌理,承载城市记忆的五一广场、钟楼街重现历史风貌,汾河晚渡、双塔凌霄等古晋阳八景风华正在重塑,植物园、摄乐公园等一大批公园建成开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2835个老旧小区、975条街巷旧貌换新颜,农村“厕所革命”、“六乱”整治成效显现,“爱省会、建太原、树形象”成为全市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太原人口达到530万,10年净增110万,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11.8%提升到15.2%。这五年,太原的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建机制、强监管、严追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确立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实施清洁供暖改造、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等重大举措,太原彻底告别散煤采暖历史,建成区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显著下降。持续推进东西北山生态修复,累计修复山体590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营造林188万亩,230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形成森林公园环城的景观格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西山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样本向全国、全球推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嘱托,实施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三期、四期工程,形成43公里生态景观长廊,晋阳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九河”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汾河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这五年,“两山”理论在太原得到生动实践,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汇聚成美丽太原的动人景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时,对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这是对太原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必将激励我们把太原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宜人。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入民生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阳曲县、娄烦县高质量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7.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3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5元,教师工资和环卫工人工资大幅增加,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达到中部省会城市领先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58所,新增优质学位10.4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7%,公办小学免费托管服务惠及28万个家庭;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新院区投入使用,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8.82张;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5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爱心奶”工程覆盖特困群体2.5万余人。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25个。把解决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完成16万余套“有房无证”住房产权登记办理,获批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地造福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听从习近平总书记指挥,按照党中央及省委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召开86次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精准施策,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实防线,实现确诊病例零病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坚决扛起首都“护城河”政治责任,守好进京防线,未发生一例高风险人员离并进京。坚决扛起省会担当,市第四人民医院担负集中救治全省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主战责任,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广大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人单位各尽其责,以太原一域的战略成效有力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实践证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领导机制,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55次,圆满完成党中央及省委重大改革部署424项、自主创新改革178项。全力支持综改示范区建设,积极做好规划调整、土地征拆、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赋予市县行政管理事权1182项,综改示范区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等称号。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全面铺开,“一枚印章管审批”顺利实施,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获得信贷”“劳动力市场监管”两项营商环境指标居全国前列,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973亿元。市、县两级事权与财权支出责任进一步明确,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等改革成为全国标杆。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建成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8%。全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活动隆重热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取得成功并不断拓展,“马克思书房”全国首创,“时代新人说”品牌走向全国。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运营,晋剧《于成龙》《傅山进京》等文艺精品叫响全国,太原古县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等建成开放,晋祠、太山等文物景区提档升级,天龙山佛首回归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太原国际马拉松、国际公路自行车等赛事形成品牌,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成功举办,太原的“新形象”改变了多方来客脑海中的“老印象”,为全省争了光、添了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着力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全力维护省城安全稳定。深入推进法治太原建设,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源头预防治理,开展积案专项攻坚,全市信访秩序平稳可控。创新推动“全科网格”试点,配备网格员近万名,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持续推进平安省城建设,“雪亮工程”应用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大幅下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72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扎实成效,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开展“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集中教育整顿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民意调查显示,目前是太原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支持人大围绕转型发展、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谋划和推进立法、监督等工作,制定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等一批引领性法规。支持政协围绕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凝心聚力、服务大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人口老龄、慈善、残疾人保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发展,气象、防震减灾、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军民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代价不能白付,教训必须汲取”的谆谆教诲,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出台《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评价办法(试行)》,本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展览,挖掘利用八路军太原办事处旧址等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凝聚起全社会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思想共识。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加大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选派力度,高标准建成党群服务中心900余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被中组部确定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树正选人用人导向,圆满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人岗相适、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合理容错“两个办法”,选树1200名担当作为干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查处各类腐败案件8031件、“四风”问题1299个。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最直接的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积极参与,驻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太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太原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感悟尤为深刻。只要我们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各项工作就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要我们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一定能够在新发展格局中行稳致远;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只要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常委会自身建设还有差距,领导方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经济还不强不大,服务业质量还不高不优,市场主体还偏少偏弱,破解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任重道远;引领性改革亮点不多,市场化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还需持续加力;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市民期盼还有差距;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四风”隐形变异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对太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和殷切期待,是我们转型发展蹚新路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太原的生动实践。我们必须把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为不懈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美好愿景,以此凝聚力量,以此振奋民心,以此激发干劲。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经济发达。太原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商贸都会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转型发展“四条路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是要实现文化兴盛、魅力彰显。太原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基因赓续,是“锦绣太原城”的根脉所在、魅力所系。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让太原成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凝聚精神力量。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是要实现生态良好、美丽宜居。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太原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三山环抱、一水中分,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重现“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成为“锦绣太原城”盛景的鲜明“底色”。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谐幸福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目标追求。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和谐幸福成为“锦绣太原城”盛景的靓丽名片。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政治清明。民主法治、政治清明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努力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法治保障。

未来五年,是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关键时期。从发展大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态势,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动能正在加速形成。从政策机遇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两块“金字招牌”作用显现,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以及省委把太原都市区打造成全省核心引擎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许多有利条件。从现实基础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对太原的殷殷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斗志和勇气。“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为转型发展蹚新路、振兴崛起展雄风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和衷共济、奋力拼搏,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向万亿元迈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实现新跨越,多元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位稳步前移。

创新活力明显释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保持全覆盖,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0家,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实现重大突破。

城市能级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突破500平方公里,立体化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承载力大幅提高,太忻经济带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山水拥城、一核两翼、片区突破、多点成网”的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在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凸显。

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30%,汾河流域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天蓝地净山绿水清成为新常态。

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彰显。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太原、平安太原建设卓有成效,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安康。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更加过硬,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更加完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太原转型崛起,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省委、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中小并举、新老旧并重、多成分齐抓,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上水平,全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工业城市。

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产值向万亿级规模迈进。依托富士康、中国长城等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新一代半导体、软件开发等产业,打造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依托太重、中车、晋西等企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重型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装备等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太钢、中电科、凯赛生物等企业,大力发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产业,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氢能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依托太原酒厂、清徐醋业等,大力发展酿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消费品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让“老锅灶”做出更多“新饭”来。

大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提升钟楼街、亲贤街、长风商务区等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服务功能,布局建设一批新的消费集聚区,打造具有三晋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以高端、高效、便捷为方向,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打造引领中部、服务全国的现代物流中心;以发展产业金融、创新金融、普惠金融为重点,提升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推进汾河金融城、晋阳金融城等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为重点,建设一批楼宇总部经济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中心。加快提升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健康发展。

强化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树牢“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的引擎作用,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推动产业转型项目接续落地。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推动产城融合为核心,全力推进太忻经济带建设,全面提升太原都市区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做强骨干企业,做优中小企业,扶持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

太原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快车道,并呈现出强劲态势。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速赶超、强势崛起,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体系,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打造强大引擎。

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太原科创驱动中心,集中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优势技术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双创载体。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计划,靶向引进培育一批转型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工程,调整优化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推广企业高校双导师模式,培育一批“晋阳工匠”“并州英才”,激活留住用好本土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保障,高标准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户籍、就业、住房等人才新政,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在并创新创业。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专项资金牵引作用,积极发展天使基金、创投、风投等融资工具,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管理、服务全链条。

五、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营造山水城人和谐共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都市风貌。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提升太原都市区规划,加快推动太原—晋中一体化和太忻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擎。优化城市布局形态,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南北延伸、向东西拓展。东部加快完善路网体系和配套设施,打造集教育、科技、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发展活力带;南部推动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打造低碳、智慧商务新区和新兴产业发展高地;西部巩固扩大生态修复成果,重点发展文旅休闲、康养娱乐、绿色能源等产业;北部依托依山傍水和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产业格局重塑和生态空间拓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开展汾河两岸、历史风貌、轨道站点等六类22个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形成功能合理、生活便捷、生产高效的特色片区。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健全城市设计实施机制,延续城市文脉,建设品牌性地段、景观、片区,促进建筑物、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打造城市客厅,塑造特色风貌。优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调整完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布局,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运营,3号线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优化城市慢行系统,提高绿色出行分担率。完善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快过街天桥、公共停车泊位、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300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责下放。持续引深“九乱”和“两下两进两拆”整治,深入开展“三清五治”专项行动,建立系统完备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效能。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统筹县城建设和园区发展,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和推动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城镇,打造徐沟、姚村、大盂、泥屯等产城融合城镇新组团。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一体化机制,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中心城区外围、县城周边和中心镇延伸。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太原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再造“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的锦绣美景。 

全域治山筑牢生态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形成百万亩森林围城的绿色生态系统。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开展东西山及古交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分类分级实施山体破坏面生态修复。依托东西山绿色生态资源,适度布局发展生态康养、文旅休闲等产业,构筑山城一体发展新格局。 

系统治水打造整体水系。完成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区太原段建设,形成岸绿水清、点线辉映、人水相亲的城市生态带、品质带、文化带、形象带;持续开展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九河”上游生态治理,高质量打造“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河环绕”的水韵景致。加大娄烦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建设滹沱河引水入并第二水源地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强化湿地保护,推进晋祠、兰村泉水复流。加快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5%以上。

强力治气守护蓝天白云。严格落实“1+30”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预警、协同减排。加大科技治气力度,建成全市环境数据分析中心,打造环境监控智能化一体化平台。持续在“治污、控煤、管车、降尘”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巩固拓展“禁煤区”成果,推动运输结构绿色更替,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努力降低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以“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大力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先立后破,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广应用先进智慧与清洁能源技术,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探索实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在城市南部、北部谋划建设超超临界热电联产项目。加强白色垃圾污染治理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创建国家无废城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山水形胜、人杰地灵、古今交融,名都自古并州。我们有决心、有能力通过不懈奋斗,让现代化的太原披上锦绣盛装,向世人展示其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现代之美。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太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实施农业“特”“优”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稳粮保供“组合拳”。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推动南部城郊、北部有机旱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搭建好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金融服务三大平台,提高农业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丰富文旅休闲等经济业态,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山西老陈醋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质改善和危房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农村“六乱”,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廊道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乡风文明培育活动,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富足更加美好的生活。

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百家基地、红色太原”爱国主义教育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讲好太原故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健全“名家、名作、名品”工作机制,不断推出讴歌并州儿女奋进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加快建设丁果仙大剧院、市民艺术中心、广电中心,规划建设文化街区、社区书房、公园文化长廊,形成“15分钟文化圈”。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推进晋阳古城遗址保护和汾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实施“百馆兴体”工程,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提升重大体育赛事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

做强做优文旅产业。以晋祠—天龙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牵引,构建贯通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和太原府城四大板块的“山—河—城”整体景观体系,做强“唐风晋韵·锦绣太原”文旅品牌,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以钟楼街、太原古县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等为重点,打造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和文旅消费集聚区。充分发挥东西山旅游公路串联服务功能,统筹开发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金融、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文旅休闲目的地。

太原厚重的历史,承载着灿烂的晋阳文明,荟萃了三晋文化的精髓,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必将绽放出生生不息的时代光芒,铸就“锦绣太原城”的精神魂魄!

九、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深化转型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主动承接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农村宅基地、产教融合等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创造更多“太原模式”。以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为重点,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引导支持农商行创新发展。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重点,深化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等领域改革。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按照“三无”“三可”要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一枚印章管审批”成果,大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承诺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工作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承接京津冀等地区产业转移,强化与黄河流域、中部地区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优化“岸港网”布局,用好各类开放平台,鼓励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以大交通促进大开放,推进武宿机场三期、太绥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西北二环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办好太原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等重要展会,提升太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幸福之城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健全覆盖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按要素分配的有效形式,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2万个。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优质学位2万个。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提升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明年建成招生。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深入实施健康太原行动。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持续推进“百院兴医”“人才强卫”工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省城人民健康。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完成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等工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全覆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托幼服务,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做好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扩大保障性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兜底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坚决筑牢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着力抓好政治、经济、网络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宗教等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太原。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持续用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十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扎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和改进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谋划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健全统一战线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强民营经济、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强国防教育和建设,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深化拓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全面建设法治太原。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政府权责清单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十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加强政治监督的首要内容,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太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工作关系。

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作用,持续办好读书班,分级分类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对党忠诚。

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实施实战化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干部适应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力。认真细致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政绩考核办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太原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来。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书记领题”项目化工作机制,建强市、区、街道、社区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加强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提升基层“带头人”能力素质,打造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统筹推进机关、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两个覆盖”有形有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严肃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实施办法、市实施细则,大力整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坚决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最大限度遏制腐败增量。深化标本兼治,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深挖制度根源、机制缺失、管理漏洞,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深化政治巡察和成果运用,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加强警示教育,大力弘扬廉政文化,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强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意识,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对党忠诚、为党尽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蓝图无限美好,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太原篇章,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努力奋斗!(郭利明 凌薇)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