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初步测算,2021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低7.7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
宏观杠杆率指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因此,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对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GDP名义增速放缓,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加大,导致杠杆率阶段性上升。不过,从当年四季度开始至2021年各季度,宏观杠杆率均环比下降,实现了较大幅度去杠杆。
一年多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稳中有降,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关键所在。名义GDP是计算宏观杠杆率的分母,其增长快慢对杠杆率变化有重要影响。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对稳定宏观杠杆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疫情发生后,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响应及时有力。2020年,我国共推出9万多亿元货币支持措施,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实体部门获得感明显增强。同时,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出台规模性纾困措施对冲疫情影响。总体来看,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得当,形成合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了经济大盘。
不仅如此,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搞“大水漫灌”。2020年5月以后,我国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常态,2021年以来更是保持了前瞻性、连续性、稳定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继续为经济稳步恢复保驾护航。从两年平均看,2020年、2021年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5%和11.8%,同两年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得益于此,我国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相对克制、可控,2021年总债务余额同比增长9.7%,增速较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2009年至2019年总债务增速平均值低7.3个百分点。
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同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也为未来继续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事实上,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我国宏观杠杆率仍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