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罗沙、李希楠)2021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受理、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在895件案件中对侵权人判处了惩罚性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21日在最高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去年人民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42968件,审结601544件(含旧存),比2020年分别上升22.33%和14.71%,审理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件。
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法发布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人民法院受理的涉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持续增加,涉及越来越多的新型、复杂、疑难法律问题。新类型纠纷大量涌现,涉公共利益案件数量上升。各级法院新收、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增长,刑罚在惩治侵权假冒犯罪行为中的震慑和预防功能日益凸显。
林广海说,人民法院针对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依法积极适用证据妨碍排除、证据保全等,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通过适用惩罚性赔偿等,不断提高赔偿数额;通过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普通程序独任制、二审独任制等制度和“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等裁判方式,缩短审理周期。
据悉,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设立3年多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和垄断案件10454件,审结8355件。其中,法庭切实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在“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中判赔1.59亿元。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一审平均判赔金额较法庭成立前增长147.1%。
既要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又要防止权利滥用。人民法院坚决防范和打击在知识产权取得和行使上的不诚信行为,在商标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双管齐下,坚决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出台防范恶意诉讼的司法解释,不断完善裁判规则,推动营造知识产权诚信取得、诚信行使的良好法治氛围。
最高法当天还发布了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切实解决各地第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标准不一、管辖布局不够完善、当事人诉讼不便等问题。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