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领现金打款秒到账”“先别撕!你有两瓶洗手液待领取”“别扔!扫码抽取5.78元”……近日,经常网购的北京消费者楚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快递面单上的“二维码广告”越来越多。这些广告很有诱惑力,但也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
楚女士表示,最初她以为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是商家要回馈给消费者的商品,但扫码之后却发现,有的要下载APP,有的要填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她就怀疑商家没有诚意,且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于是就没有再进一步的操作。
1月13日,安徽省消保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对各快递公司快递面单样本含“广告”比例的调查,“广告”比例最高的,样本中八成以上都有“广告”,还有多家快递公司样本中,七成以上有“广告”。
那么,快递面单上面是否可以打广告?快递面单广告的审核与监管流程如何?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快递面单是一种由商家发出,经快递公司中转,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媒介。作为广告媒介,其性质和电梯广告、楼宇广告,甚至随处可见的手提袋上印广告都是类似的。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在快递面单上印广告没有问题,法律上没有禁止性规定,只要广告内容不违法就可以。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快递面单广告是一些平台和快递公司都采用的广告形式。广告分两种,一种正常广告,第二种是诱导性甚至涉嫌欺诈的广告。
有快递行业从业者表示,快递公司总部对广告形式也是认可的,并且也参与在广告的联合发布中。对于广告内容,正规的快递单上都有严格审核,“比如金融贷款类广告,是不接受投放的。诱导抽奖等广告,都要求不能绝对化描述,不能说一定会中奖。”
不过,安徽省消保委的调查显示,近四成广告为“天天领现金、打款秒到账”广告,但提现套路深、难度大;两成以上为“领福利”广告,但调查人员并未抽中免费“福利”。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广告主和广告制作方、发布方要对发布广告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同样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徽省消保委认为,快递单广告发布者应停止以所谓的“福利”为噱头,忽悠消费者。快递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自己“阵地”上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快递单上印制的内容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者杨召奎)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