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对中考的认识普遍较为模糊,把“选拔性考试”混淆为评价考,就是典型的观念误区。
近日,继高考放榜后,2022年的中考成绩也公布了,不少家长及考生发现,各地高分考生纷纷井喷,部分地区700分以上的考生都“一抓一把”。如成都710分满分,去年考上600分的有3900多个,今年却有7000多个;浙江台州中考满分750分,而大量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甚至在700分以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等城市。对此,部分家长、学生疑惑:明明考了很高的分,为何却可能去不了好学校就读?
中考考分普遍提高,这显然是中考命题更为简单的结果。由于中考是根据高中招生计划,结合考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录取,考试分数普遍提高,也就会“水涨船高”推高录取分数。为此,有必要讨论,中考考题究竟该难还是该易?怎样的中考命题才能进行更为科学的人才选拔?
中考更具“选拔性考试”性质
几乎每年都有考生和家长希望考题会简单一些,让每个学生考出更高的分数,有“获得感”。然而,需知中考不是按绝对考分进行录取,而是要看考生的相对排名,考试题目简单,大家考分上扬,高分段学生“打堆”,就可能出现“高分低录”。而面对越来越高的录取分数,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感也同样会增加。
这需要对中考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在当前的录取制度之下,我国中考虽然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但由于承担着高中学校的招生功能,中考更具“选拔性考试”性质,考试成绩是高中录取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因此,比考分更重要的是考生在本地区考生中的排名。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发挥科学选拔作用。
高质量命题不以难易衡量
就此而言,高质量的中高考命题,应该在评价初中学生基本学业水平基础上,体现选拔性、区分度,同时避免学生以“应试套路”“刷题”等方式备考。
需认识到,越简单的命题所带来的,更多是学生“考分内卷”与“题海战术”。学生需要将更多时间用在低质量的刷题中,以此提高对题目的熟练度。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老师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题目,也是这么来的。
然而,若只单纯提高命题难度,也难免遭遇质疑。如某年题目稍难,就可能被质疑加重学生负担。甚至学生若中考成绩降低,还会有人据此批评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下降,诸如今年600分以上考生比去年少多少云云。
把学生从名次争夺中解放出来
要走出这一“困境”,在目前的中考录取制度框架下,就必须明确中考的“选拔性考试”性质,中考要兼顾评价学生的基本学业水平,但仍应以“选拔性考试”来评价中考命题。按中考的“选拔性考试”性质,在满分660分的中考中,600分以上的考生理应是少数,出现只考200分、300分的学生,也是很正常的。考试成绩要符合正态分布原则,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才有区分度,也有利于考生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知与定位。
如果要进一步发挥中考的评价功能,那就需要推进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即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再只按中考的总分、排名结合学生的志愿进行录取,而是把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一方面依据。作为评价,一门科目100分,考生考90分,那就是90分,不必再关注是多少名,这就把学生从名次争夺中解放了出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