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永乐乡的艳红桃吗?快给我来5斤。”“桃子又脆又甜,等这一口好久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前来购买。”日前,在贵州省南明区青云路直销点,前来购买艳红桃的市民络绎不绝。
永乐艳红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在贵州土壤和气候等特殊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更红、更甜、更脆,含糖量在12%左右。2012年,原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永乐艳红”桃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我家现有300多棵桃树,每年可收3万余斤,一年下来有10来万元的收入。”干井村村民杨贵祥自豪地介绍。杨贵祥家是村里最早种植桃树的农户,尝到甜头的他现在增加了寿桃、黄桃、十月红等品种,卖桃收入成了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我们村几乎家家都种了桃树,每年3月桃花开,来赏花的游客特别多,也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村党支部书记包本菊说。近年来,永乐乡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按照“党建+乡村振兴”的模式,以艳红桃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补齐农村短板,打造以“桃”为主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一些大型旅游接待山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村民黄美玲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案例之一。
2008年,看到家乡的桃产业发展很红火,黄美玲放弃在城里的工作回到永乐,成立绿宝石合作社,为果农做技术培训。她还引入新品种“春雪桃”,说服村民种了1300多亩。春雪桃没熟时就红了,村民一尝是酸的,就找她质问,黄美玲也解释不清楚,近半数春雪桃树被砍去。黄美玲经历种植“滑铁卢”后,开始重新考虑家乡的出路。没想到,仅存的春雪桃到了盛果期优点越来越明显——上市早、货架期长,水果商抢着来村里收购。
黄美玲吸取了教训,后来再引进新品种,她都先试种一年。如今她不必去向村民推荐品种,倒是大家找上门来向她请教。2020年,黄美玲在永乐乡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乐桃公司,以桃为媒,推动永乐桃品种改良升级,促进永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公司开发了桃胶产业以及桃花茶、桃片、桃汁的加工,以‘桃花宴+精品民宿’文旅开发带动永乐发展。”黄美玲介绍。
黄美玲等返乡人员的创业成功,既为艳红桃产业注入了活力,更为艳红桃产业扩大规模奠定了基础。为加快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永乐村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运行模式,实施2022桃园提质增效项目500亩,围绕“永乐艳红桃”开展老果园管理,集成应用生态化栽培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套袋等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
“预计可带动农户收益增加15%以上。项目验收后,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按照每亩500元的补助标准直接兑现给实施主体及农户。”永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说。
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力推进永乐桃产业升级换代及三产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永乐乡整体桃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老人和小孩都能照顾,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在乐桃公司上班的永乐乡村民陶有静满意地说。目前,项目已试种黄桃、蟠桃等新品种桃20余种,带动周边7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
如今,永乐桃不仅吸引着食客的目光,也促进了永乐乡旅游业的发展。2021年,永乐乡桃年产量达1.15万吨,实现产值0.7亿余元,接待乡村旅游人数70余万人(次),收入600余万元,常住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98元。
一颗桃撬动一方经济,永乐乡享受着“甜蜜产业”带来的丰收喜悦,漫步在夏日的永乐桃园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