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现场,屏幕上显示奖项得主阿兰·阿斯佩(左)、约翰·克劳泽(中)和安东·蔡林格的照片。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三位获奖者在量子纠缠实验方面都有重要贡献。量子纠缠是指,在量子力学中处于纠缠态的两个或多个粒子,即便分开很远距离,有些状态也会表现得像是一个整体。他们的实验结果“为基于量子信息的新技术扫清了道路”,目前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保密通信方面已有大量相关研究。
公报说,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上有一个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如果它始终成立,那么量子力学可能被其他理论替代。为此,许多量子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违反贝尔不等式的验证,克劳泽提出了一个利用处于纠缠态的光子的实验,其结果可以违反贝尔不等式,阿斯佩进一步填补了克劳泽实验中的重要漏洞。蔡林格进行了更多实验,并且其团队还利用量子纠缠展示了量子隐形传态,即有关量子态的传输。
这是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托尔斯·汉斯·汉森在现场解读获奖成果时展示了一张含有中国量子卫星的图片,其上显示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洲际量子通信实验。他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在量子卫星和量子通信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量子通信卫星图彰显了物理学的国际合作,也体现了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贡献”。
阿斯佩1947年出生于法国,目前为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教授;克劳泽1942年出生于美国,目前就职于他自己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始的一家公司;蔡林格1945年出生于奥地利,目前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
三名科学家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0万美元)奖金。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