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上,如何回答美丽四川建设要达成什么目标。”
8月29日,在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回答说,要开拓“美丽中国”新境界,做中国西部第一个美丽省份的建设者,将四川打造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巴蜀烟火气的宜居地。
7月2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据了解,四川是西部第一个出台美丽建设战略规划纲要的省份,同时也是四川第一部中长期的美丽建设的战略规划纲要。
历时两年有余,《纲要》出台恰逢其时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在这样的背景下,《纲要》的出台恰逢其时。”李岳东说,从启动到出台,《纲要》编制历时两年有余。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安排部署,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作为编制单位,相关专家前往14个市州进行现场调研,分两年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美丽四川建设的战略任务研究等9项专题研究,在深入分析省情、美丽四川建设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市(州)、行业知名专家研讨座谈。最终,《纲要》得以出台。
“《纲要》将成为指导全省各地加快建成美丽四川的规划指南和科学指引。”李岳东表示,《纲要》的出台对于四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让四川在建设美丽中国篇章中走在西部前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到2035年,美丽四川画卷全面呈现
如何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美丽四川典型案例,助力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要始终突出政治性。”李岳东说,《纲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注重与“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五大片区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同时将长江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纳入规划。
突出独特性。值得关注的是,《纲要》打破传统规划模式,摒弃众多标签,精准锚定能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美丽”揽总,提出四川要先行先试,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并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建设成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
“要突出系统性。”围绕美丽四川建设的总体目标,《纲要》将15年建设期划为3个阶段,围绕经济、生态、环境、城乡、文化等重点领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5年为一个阶段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到2025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
到2030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市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四川。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自然生态生机勃发、碧水蓝天美景常在、城乡形态优美多姿、文化艺术竞相绽放的美丽画卷全面呈现。
更加侧重“美丽”和“绿色”成分指标
《纲要》共十章四个部分,将体现美的理念、塑造美的形态、打造美的经济、培育美的细胞贯穿整个规划,让美融入四川产业、生态、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具体实现路径上,美丽四川不仅要求外在美,如美丽家园、宜人环境、自然生态,老百姓可触可感;也要求内在美和制度美,如要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繁荣底蕴厚重的巴蜀文化,推动文化艺术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李岳东表示,这是四川恒久美丽的内生动力。
如何塑造美的形态?《纲要》首次提出构建功能清晰的美丽四川空间格局,不破坏不人为割裂自然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遵照自然生态本有面貌,并将“美丽”注入产业低碳绿色经济发展。在李岳东看来,这也是四川区别于其他省份美丽规划最大的不同。
在构建美的空间格局上,四川以山为基守护美丽空间。将全省以山脉为线划分为四个经济带:雪域高原保护发展经济带、阳光攀西高原经济带、盆周峻岭经济带以及以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为重点的美丽天府之国。
以水为脉打造多彩河湖。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核心,建设黄河最美高原湿地风光带,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建设长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发展带。同时构建由高原天然湖泊区和平原丘陵地区湖库区组成的“两片多点”美丽湖库格局。
以人为本塑造舒适生活宜居地。以成都都市圈建设为核心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德绵广眉乐雅西攀都市魅力城镇带、成遂南达丘区田园特色城镇带和攀乐宜泸沿江风光城镇带。同时,分类打造美丽乡村。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核心,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巴蜀文化走廊。
在培育美的理念上,《纲要》规划长达十五年,涵盖空间格局、美丽家园、绿色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巴蜀文化和治理体系7个板块。
“7大板块内容既注重现有美的塑造和打造,也注重未来美的意识和理念的培养。”在城乡建设中,《纲要》首次提出分类探索建设美丽城市路径;首次提出分类打造川西林盘、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美丽乡村。”
在文艺阵地建设和艺术创新上,李岳东说,要在加强大剧场、美术馆、电影院等文艺阵地的同时,提升建筑雕塑魅力,选取特色鲜明的地方启动雕塑雕刻建设,培养城镇居民、乡村百姓对美的感知感受能力。
如何量化美的标准?《纲要》通过8个子栏目和《美丽四川建设指标体系表》将其予以量化。
在7大板块之下,四川将分别实施美丽城乡建设、推进碳达峰、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绿色转型、蓝天碧水、净土安居、自然生态、文化繁荣等8个重大工程。“七大板块均有对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与以往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相比,更加侧重‘美丽’和‘绿色’成分的指标。”
李岳东说,以《绿色经济》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项指标为例,强调的是四川经济未来十五年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四川经济建设注入美丽源动力。
在繁荣巴蜀文指标体系中,增加“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既明晰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目标任务,也量化了文化美的标准。
李岳东说,下一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环委会办公室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出台年度实施方案,推动各地编制实施方案,推进《纲要》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全省建设美丽四川能力水平,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在四川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