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对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指导性、协调性和战略性布局,并提出将安宁河谷打造成“天府第二粮仓”。
安宁河流域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涉及攀枝花和凉山两市(州)与安宁河关系密切的11个县(市、区),有着充沛的水源和光热条件,但由于气候炎热干旱,却处于缺水的尴尬境地。
三种“造地”方式,新增耕地70万亩至90万亩
安宁河流域区域内现有耕地584.3万亩,耕地质量总体却不高,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规划》提出要将安宁河谷打造成“天府第二粮仓”。农业生产的土地从何而来?空间如何优化布局?
《规划》给出答案,并画出了“路线图”。
打造“天府第二粮仓”,首先要打牢农业生产的“地基”。《规划》提出,统筹优化全域耕地布局,促进耕地增量提质,同步优化现代农业布局,保障并夯实“天府第二粮仓”空间基础。
具体举措,一是“造地”。《规划》明确,通过3种方式,即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3种方式,争取新增耕地70万亩至90万亩。二是节地。《规划》明确,科学确定城镇建设规模,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耕地资源。
同时,持续开展“旱改水”“坡改梯”综合整治工程,争取规划期末垦造水田56.40万亩。
此外,《规划》给出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布局图,提出将以区域水网连通、提灌蓄能结合、小微水利支撑为手段,充分预留各项水利基础设施空间用地,形成流域大中小微相结合的立体水网体系。对安宁河流域提出水资源刚性约束管理要求,将流域规划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7.10亿立方米以内。
“三生融合”,优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据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安宁河流域首部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中引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理念,着重空间统筹协调,推动安宁河流域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排兵布阵?《规划》给出方案: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种业振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国家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
《规划》还提出,将完善农业科研机构布局,规划在西昌建设1平方公里农业科创核心区,形成农业科创极核,系统提升现代农业科研实力;分区域规划建设苹果、芒果、稻菜轮作、玉米制种等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做优现代农业种质种业,规划一批育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围绕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建设,立足“河谷地带、二半山区、高寒山区”特点,优化安宁河流域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保护方面,《规划》明确,将流域内19.2%的国土面积共计1054.99万亩,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按国家规定进行严格管控。以重点流域和重要山脉为基础,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4大生态修复区,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