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扛稳政治责任 加强系统治理 确保黄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水环境不断改善

发布时间:2022-07-11 09:38:18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7月5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仲田在参加全省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后,冒雨赶赴洛阳伊河龙门大桥,孟津区二道河水质监测断面、尾水净化人工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工地等处,调研黄河支流汛期水质安全和环境治理工作。他强调,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坚定扛稳政治责任,持续加大黄河支流的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确保入黄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推动黄河干流和支流生态环境、水环境不断改善,不断增强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扛稳政治责任 加强系统治理 确保黄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水环境不断改善

  王仲田一行徒步勘察了龙门大桥上游涉水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发现国考监测断面附近,仍存在集中降雨期间雨污分流不彻底等情况。王仲田指出,要严格防控汛期生态环境风险,加快建设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推动老旧管网修复更新,推进管网混错接改造,加大日常巡查、抽查、暗查频次,防止出现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消除污水直排,坚决守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扛稳政治责任 加强系统治理 确保黄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水环境不断改善

  在孟津区二道河水质监测断面及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人工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调研期间,王仲田带领省生态环境厅有关专家,和当地政府、施工单位负责人交流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统筹谋划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他强调,要强化干支流、左右岸联动,深入排查影响黄河水质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执法检查、涉水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执法检查、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6个专项行动,全面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扛稳政治责任 加强系统治理 确保黄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水环境不断改善

  王仲田指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黄河出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作为受益方,共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也体现出我省治理成效凸显,流域水质整体持续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对黄河干支流环境监测的考核越来越严,人民群众的期待越来越高,加之异常天气不断出现,个别断面出现了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各地要高度重视,成立水质超标管控小组,明确专人专班,结合水质自动站、污染源在线、河流流量等数据,加强水质变化趋势研判,及时发现解决影响水环境问题。要针对污染较重河流和好水变差、不能稳定达标的断面,综合分析,标本兼治,编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谋划建设一批城镇污水处理、水污染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改善河流水质,尽快稳定达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扛稳政治责任 加强系统治理 确保黄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水环境不断改善

  调研期间,王仲田还来到省生态环境厅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驻地看望慰问,详细了解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和重要抓手。

  一要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分析原因、推动整改,确保督察取得实效。

  二要统筹“督政”和“督企”的关系,既要对职能部门失职失责、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盯住不放,充分发挥导向和倒逼作用,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又要及时发现企业恶意超排、数据造假等典型案例,加强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查处情况的跟踪督办,以督察实效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线锤炼作风、提升能力、积极奉献,改进督察方式,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守住清正廉洁底线,严防各种不正之风。

  督察专员丁晓阳,厅水生态环境处、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技术中心负责同志,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孟津区、伊川县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