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人民日报来论:为绿色出行“铺”好路

发布时间:2021-01-08 00:26:37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总骑行量近200万辆次,日均骑行量4000至6000辆次,上行设置自行车传送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配置有专门停车位……自去年5月底开通以来,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凭借无断点、颜值高、服务赞,受到市民青睐,也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


  当前,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理念正在不断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百姓生活,绿色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骑行不仅是重要的通勤方式,也是不少人休闲健身、增强体魄的选择。安全连续、便捷友好、美观舒适的自行车专用路的出现,不仅更好满足了沿线市民通勤、休闲锻炼等多样化需求,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减轻了环境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推动更多人践行绿色出行理念,需要城市为低碳出行“铺”好路。这考验着各地城市规划、道路设计能力,也检验着治理智慧。除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规划自行车专用道外,还要从细处着手,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优化和管理升级,比如进一步明晰机动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界限,加大对违规占用自行车道的执法力度,规范停车位管理等。如此,可以有效提升骑行空间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充分保障骑行者的安全。只有不断提升出行品质,让市民放心、舒心,才能让市民动心、倾心,身体力行地绿色出行。


  某地进行道路路面挖掘,实施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建设工程。本是一项民生工程,然而,部分施工工地存在砂料乱堆乱放、未设立安全防护栏、噪音扰民等不文明施工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困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个城市免不了筑路、盖房、施工作业。诸如铺设管线、拓宽路面、修建地铁等道路施工,由于牵涉面广,施工难度的确不小,但民生工程绝不能扰民。不文明的施工行为,既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安全隐患,更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增添烦恼。究其原因,要么是施工盲目赶工期,要么是施工过程粗放管理、流于形式,抑或是施工人员学习培训不足。


  民生工程为人民,要多些文明关照,经得起群众检验。有没有“躬身为民、文明施工”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务实理念,闭环精细管理、文明有序施工有没有做到位,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进一步强化施工流程精细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施工管理规定,加强施工人员综合学习培训,考虑再全面一些,管理再精细一些,再多一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民生工程实实在在做到群众心坎里,群众自然会发自内心点赞。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