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聊城高新区”)不断创新科技手段和服务模式,超前谋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创新事前服务、搭建餐饮油烟在线检测平台、实施“笑脸测评”制度,严把“前置服务关”“事中监测关”“长效监督关”,构建餐饮油烟治理闭环管理新体系,以“城管蓝”力量打造“天空蓝”实效,着力解决油烟扰民难题,提升餐饮油烟治理管理质效。
事前服务,从源头杜绝油烟污染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创新实施餐饮服务项目证照审批监管协作联动机制,规定凡辖区餐饮行业的所有新设机构,必须经执法部门现场勘察合格后,方能领取相关证照。对于没有设置专用烟道、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的餐饮机构,一律勒令其按规定改造,直至通过验收,方能准其营业。
“餐饮店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时,行政审批部门会将相关信息推送执法部门。接到信息,属地执法部门将立即派执法人员对经营场所是否为居民住宅楼等非商业性用房、有无配套设立专用烟道、是否为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楼层、有无违章建筑等4个方面进行实地勘察。勘察合格后,行政审批部门将对申请人核发相应证照,否则将不予核准。”聊城高新区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孙福顺对记者说。
孙福顺介绍,以往,出现油烟扰民投诉后,执法人员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投诉具体情况,详细倾听群众意见,认真开展现场调查,及时向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店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实施停业整顿和处罚。这种末端整治的方式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政务服务。证照审批监管协作联动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聊城高新区辖区320余家餐饮单位已全部按规定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杜绝了油烟直排。
智能监测,让超标排放无处遁形
面对餐饮油烟监测任务重,基层力量薄弱的问题,聊城高新区积极探索数字化餐饮油烟智慧治理,引进在线监控平台,利用物联网感知、GPRS无线通讯等技术,实现对分散餐饮企业的集中监管和大型餐饮企业的独立监管。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到油烟排放浓度、净化设备和排风机运行情况等信息。同时,在辖区大型餐饮单位安装高清电子摄像头,对餐饮店操作间餐饮油烟设备清洗、使用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油烟未达标排放,系统就会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并显示出现问题的商户名称、经营地址等信息,执法人员可通过手机端、电脑端,通过电子摄像头查看问题商铺操作间情况,方便找出报警原因并督促整改,形成工作闭环。”聊城高新区建设管理部直属二中队中队长夏增杰介绍。
自2021年5月以来,高新区已打造试点60家,其中20家新增安装360°旋转的高清电子摄像头辅助监测,共计处理预警40余次,已全部整改到位。
除餐饮门店外,高新区还投入1600余万元,在人员较为密集、生活油烟排放较大的卓亚九州花园、华建壹街区等居住区统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现生活餐饮油烟从无组织排放到集中收集处理。
“新一代高效油烟净化器不仅吸入更充分、过滤更彻底,而且排放更干净,噪声影响更低。”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大气科科长邱冠军对记者说。
笑脸测评,实现门店油烟分级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餐饮油烟污染监管,聊城高新区创新实施“笑脸测评”监管模式,加强分级管理。
聊城市高新区要求,辖区内各餐饮店要在醒目位置悬挂“餐饮油烟污染监督管理公示栏”,有关部门将根据油烟管控情况,在公示栏粘贴笑脸:绿色“大笑”、红色“微笑”、黄色 “平脸”,分别代表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分—89 分)、一般(60分—74分)不同评分,对于得分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在公示栏中张贴“整改中”字样。通过对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情况进行评分,倒逼餐饮店主变被动清洗为主动规范经营。
“我们根据油烟净化设备安装、清洗以及油烟排放达标情况,按照‘大笑、微笑、平脸’三级类别进行不同等级的监管。黄色平脸单位将列入重点管控对象,加强监管频次;对获得红色‘微笑’的单位予以鼓励;对获得绿色‘大笑’的单位予以褒奖,并对每一期的考评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分级管理,提升餐饮行业间的竞争力,形成你追我赶的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良性循环形式。”夏增杰介绍。
“脸色”效应于无形中督促餐饮业主自觉维护油烟净化设施、自觉加强排烟罩清洗、自觉维护店内外环境卫生,餐饮业环境明显改善,油烟排放得到较好控制,环境卫生、消毒清洁水平也明显提高,为推进高新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