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发布时间:2021-01-08 14:28:44   来源:光明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青春年少,绿满校园。今(24日)天,“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绿色教育”向青少年宣讲红色故事、国防知识、绿色环保理念主题教育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江津附属学校顺利举办,同学们在这篇将军故里的红色土壤上,开启了一场“绿色之旅”,为重庆创建“无废城市”献出一股充满生机的力量。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在活动现场,由原天安门国旗班战士宣讲了国旗故事;学生代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事国防技能展示,“江津区作为聂帅的故乡,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沉淀。在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好新江津是我校师生永恒的追求。”校长在活动上致辞。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绿色环保校外辅导员宣讲生态环保教育知识,学生代表也发出“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倡议;主办方还向学生代表授“宣讲党史知识青少年小志愿者队”、“宣讲绿色环保理念小志愿者”旗帜,大力号召同学们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整场活动贯穿“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相关理念,主办方还向学校颁发了“无废学校宣传示范岗”牌匾,肯定了学校的无废建设工作。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6日电(记者杨恺、许晓青)作为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之一,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4日在虹桥主城前湾地区正式开工。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该中心将通过打造多元化的线下消费场景,形成面向大众的规模化电竞市场,力争成为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的西部引擎。

  据悉,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项目一期投资超5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电竞产业单一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中心包括可容纳6000人的国际顶级专业电竞场馆、深度为40.4米的大型深度潜水场馆、大型风洞国际赛馆、五星级电竞主题酒店、霹雳舞专业场地及设施等。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以举办约300场国内外大型赛事,每日接待客流量可达1万人,可容纳数百家国内外电竞相关企业同时入驻,吸引2000多名专业人才在此就业。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预计于2023年正式竣工。

  “无废城市”和“绿色生活”的创建,不仅要从学生抓起,也样让老师身体力行给同学们做好典范,认真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来自七年级5班的黄燕宁老师向记者介绍到:“学校从建校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绿色教育,比如对于“光盘行动”,除了相应的主题班会课之外,严格要求老师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到了,学生才会跟着执行。”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在此之前,该系列活动走过了重庆主城十多所中小学校,把“无废”的相关知识和互动体验都带到过这些学校,今天讲绿色的种子带到了江津,更加推动重庆全城建“无废”的决心。“就目前来说,很多学校在宣传和践行方面都做的非常不错,他们让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上加入‘无废城市’创建之列。”“无废城市”共建既是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深化,也是落实《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我们学校还开辟出叫“开心农场”的菜地,让我们自己去种植,我们自己付出了劳动,吃到自己亲手种出的菜,大家都会更加珍惜粮食,更会做到光盘行动。”来自七年级5班的周奕言说到:“而且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这一场场活动展现的是为无废城市努力的身影,传递的是建设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通过互动游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理念,对环保行动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无废城市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动虽告一段落,但它所传递环保理念不会就此消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一个同学会为无废城市添上新的一笔!

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团市委主办,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市青少年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青少年新媒体中心、江津区教委、江津区生态环境局、江津团区委、上游新闻等单位承办。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