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犯罪 公布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2-09-14 19:3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新网9月14日电 据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官方微信消息,为切实解决食用农产品领域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屠宰环节非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等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活动,全链条维护使用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共侦破食用农产品领域犯罪案件2300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28起重大案件全部告破。公安部今日公布5起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据了解,公安部紧密结合为期3年的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将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作为“百日行动”和“昆仑”行动的工作重点,部署组织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发起强大攻势,聚焦蔬菜、禽蛋、肉制品、水产品等重点农产品,聚焦种养殖屠宰环节非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制售伪劣农兽药等突出犯罪,加强部门协作,广辟线索来源,坚持快破大案、多破小案,成功破获一批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牲畜注药注水等大要案件,及时查处一批案值不大但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食用农产品犯罪案件,彻底摧毁一批制售伪劣农兽药的“黑工厂”“黑窝点”,有力维护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紧密结合“百日行动”,始终保持对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出重拳、下重手,加大打击力度,密切部门协同,积极推动强化食用农产品全过程监管,完善农兽药残留全链条治理,切实守护人民群众餐桌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公安机关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1、安徽公安机关侦破芜湖陆某某等制售注水牛肉案

  2021年4月,根据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线索,安徽芜湖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制售注水牛肉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现场查获注水牛肉300余公斤、待屠杀活牛6头。经查,以陆某某等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在芜湖、铜陵农村自建或租赁屠宰场所,采用宰杀前注水方式加工注水牛肉,通过市场对外销售,累计销售注水牛肉达2000余万元。

  该案是公安机关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注水肉犯罪的典型案例。公安机关在接到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案件后,及时立案、缜密侦查,一举打掉以陆某某为首的制售注水牛肉犯罪团伙。本案中,牛肉含水量是案件定性的重要证据,经检测涉案牛肉含水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公安机关依法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不法分子的刑事责任。

  2、江苏公安机关侦破刘某某、秦某某等制售有毒有害泡发食品系列案

  2021年10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江苏宿迁、苏州公安机关接连侦破制售有毒有害泡发食品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现场查获涉案牛肚、牛百叶等泡发食品一批。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秦某某等使用有害有毒的非食用物质浸泡牛肚、牛百叶等动物内脏产品及银鱼等水产品并对外销售。

  该案是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食药侦快检室快检技术优势,主动发现犯罪线索,严厉打击泡发食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典型案例。本案中,苏州、宿迁两地公安机关食药侦部门依托自身建立的快检实验室,主动对农贸市场泡发产品进行摸排,掌握了不法商贩信息,并循线深挖,一举斩断利益链条。案件侦破后,当地公安机关及时向行政监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强化源头治理。行政监管部门加大主动抽检力度,切实加强监管。

  3、浙江公安机关侦破嘉兴郑某某等非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限用物质制售问题食品系列案

  2022年3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浙江嘉兴公安机关侦破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质制售问题泡发食品系列案,查处加工、储存、销售窝点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现场查获问题泡发食品27吨,以及孔雀石绿、焦亚硫酸钠等禁限用物质43公斤。经查,犯罪嫌疑人郑某某等人非法加工制作添加孔雀石绿的食品、超限量滥用焦亚硫酸钠的食品,并使用化学原料生产铝含量超标的食品,通过市场对外进行批发、零售。

  该案是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食药侦快检实验室作用,严厉打击泡发食品中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质的典型案例。公安机关通过快检实验室对市场可疑泡发食品进行检测,从中发现非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限用物质线索,缜密组织侦查取证,成功侦破系列案件。案件侦破后,公安机关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行政监管部门,推动加强风险监测和行业监管,整治泡发食品行业潜规则违法问题,防止发生系统性地域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4、四川公安机关侦破广元孙某某等制售伪劣农药系列案

  2022年6月,根据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线索,四川广元公安机关侦破制售伪劣农药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4名,现场查获伪劣农药成品、半成品、原材料40余吨。经查,以孙某某、常某等为首的18个犯罪团伙,在外省设立农药生产加工窝点,购买无农药成分的化学品搅拌混合方式生产100余种假劣农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广,低价对外销售,案值1.2亿元。

  该案是公安机关加强区域警务合作,全链条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上游犯罪的典型案例。制售伪劣农药是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打击重点。四川等地公安机关坚持“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依托区域警务协作机制,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从伪劣农药销售末端顺线深挖,全面查明数十家伪劣农药生产“黑窝点”“黑工厂”,集中开展多波次收网行动,彻底摧毁跨区域制售伪劣农药犯罪网络。

  5、上海公安机关侦破邓某某等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系列案

  2022年7月,根据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线索,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现场查获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识30余万枚。经查,以犯罪嫌疑人邓某某等为首的多个犯罪团伙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权许可,委托龚某某等人非法制造假冒的“绿色食品”商标标识,贴附在草莓、葡萄、大米等农产品外包装上假冒绿色食品高价对外销售。

  该案是公安机关加强食用农产品领域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的典型案例。绿色优质农产品保护和发展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弘扬农耕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绿色食品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系证明商标,所有权人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审核并取得授权后,方可在其外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一些不法商家为非法获利,将达不到相应质量等级的普通农产品假冒绿色食品对外高价销售,严重侵害绿色食品品牌权益和消费者权益。公安机关坚持以打促治,在加大对食用农产品假冒侵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完善绿色食品认证和行业监管,增强行业从业人员守法意识,提升消费者安全防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共同促进食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