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
数据显示,2021年底,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县城建设无疑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对中新社表示,县城联城结乡是中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的出台,既能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又能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是新时代促进城乡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贾若祥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大城市凭借有利条件吸引大量人口、人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人口拥挤,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明显下降。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县城,难以吸引人才且面临人口流失的困境,因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后劲不足。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李宇嘉说,要控制大城市的盲目扩张,推进县城建设,吸引乡镇人口到县城就业、居住,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这对于降低城镇化成本和释放新一轮的消费潜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加快县城发展?在贾若祥看来,一是要加快完善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传统基础设施也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硬”基础设施,也包括“软”基础设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县城的承载能力,促进人进城、产业进园区,不断提高县城聚人聚产的能力。
二是要夯实县城产业发展根基。促进县城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的根基。
三是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统筹量的合理扩张和质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提升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