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全国首个碳资信评价体系试点在宁波启动,该碳资信评价体系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开发。
据介绍,碳资信评价是对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这一关键环境因素时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评估,具体需要采集企业某一时期内的业务碳状况和资产碳状况,通过碳资信评价标准,从碳技术先进性、碳排放战略、碳减排制度、交易类碳资产等维度开展分析,最终形成AAA、AA、A、BBB、BB、B、CCC、CC、C三等九级的评价结果。
与现有碳金融相关试点大多聚焦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不同,碳资信评价是全面刻画企业的碳能力、碳资产等信息,并定期提供企业贷款存续期内经营、用电、碳排放、碳资产、碳管理等数据,完成了金融应用闭环,既反映碳风险,也反映碳价值。
在当天举行的宁波市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应用试点启动会上,首批碳资信评价体系金融应用试点企业与银行的成功签约,标志着宁波市将正式开展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应用试点,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绿色金融添砖加瓦。与此同时,《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也宣布预发布。
金融机构率先采用首批企业已获得贷款优惠
据介绍,宁波市部分金融机构将运用碳资信评价体系,通过“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的概念,为更多碳资信表现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可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新提供有力抓手。
试点启动会上,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鄞州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人均表示,企业碳资信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识别碳风险,是一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的创新型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碳资信评价体系可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截至目前,浙江聚能智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光年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碳资信评价,凭借优秀的评价结果,已成功获得了融资便利。据介绍,优秀的企业碳资信评价结果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贷款时提高信用额度,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利率优惠,节省全年的贷款利息。
以宁波为试验田不断积累碳资信创新经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在试点启动会上表示,为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部鼓励地方充分发挥创新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探索促进气候投融资蓬勃发展的有效路径。”孙桢表示,“此次宁波市在全国创新性开展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应用试点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此次试点工作,为全国碳资信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宁波副市长杨勇在发言时指出,宁波已形成“1+N+X”的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政策体系,而中小企业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等资源要素支持,需要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此次试点是一项创新举措,是一次有益的金融探索。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表示,未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将充分发挥碳交易、碳创新、碳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宁波试点工作,“第一,积极助力体系研究工作,不断完善碳资信体系标准建设工作,提高体系的实践性。第二,积极助力企业绿色融资便利,着实提高企业参与双碳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第三,基于碳能力建设,为金融机构培养双碳人才。第四,以宁波为试验田,不断积累碳资信创新经验,积极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