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远景科技集团携手中国节能协会、钛和认证、联合利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能效中心、联合利华、立讯精密、元气森林、金光纸业等20多家全球权威机构和领先企业,正式发布了“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下称“标准”),成为全球首个“零碳工厂”完整、可量化的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在整体碳排中占比接近70%,是“双碳转型”攻坚战中的最大“拦路虎”。工业领域实现“双碳转型”的最基本单位是工厂,在国内“能耗双控”的制约下,“零碳工厂”一时间成为工业领域的热词。而在国际上,面对即将收紧的碳排放政策,以及未来多个国家地区将要推行的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低碳发展、零碳转型成为企业的战略必选项。
什么是“零碳工厂”?顾名思义,即通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碳中和与碳抵消等措施,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零碳工厂”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落地还面临方法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困难,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零碳工厂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相应的规则与标准,导致企业无的放矢,无法有效推进相应的建设工作。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双碳目标下,工厂的低碳、零碳化必然将成为工厂发展的主旋律;领先的企业需牵头强化能力、完善标准、示范引导,以推动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上工厂低碳、零碳化的发展。”
为解决企业零碳工厂建设的痛点,填补标准上的空白,远景科技集团携手20多家全球权威机构和领先企业,结合多方经验,经过长达半年的研究、讨论、评审与反复迭代,正式发布“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