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社会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山东省威海市生态环境局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环保共建单位及社会群体积极参与,拉长宣传战线,创新宣传举措,深化宣传效果,开展“六个一”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
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6月6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省威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李树谦发布《威海市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水生态环境科、土壤与固体废物管理科、海洋生态环境工作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深入宣传生态环保工作成就,进一步增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当日上午,威海市生态环境局还组织参加上线《阳光问政热线》栏目,围绕六五环境日科普、环境问题整改等主题,直面群众关切,倾听群众诉求。
开展一轮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为满足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线上,在“威海环境”“两微一网”开设“云开放”专栏,组织4类9家设施开放单位开展环保设施“云开放”,制作讲解视频及文图,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全方位、立体式参观各类环保设施,零距离学习环保知识,目前已组织7家单位开展了“云开放”,制定刊发了图文视频信息,阅读量达4000余人次。
线下,联合市诺和悦然公益服务中心,邀请中小学生走进省威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仪器设备的理论及现场操作讲解,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中华环保故事等科普讲座,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受到广泛好评。
制作一批生态文化产品
录制《环保人之歌》,展现生态环保铁军风采,鼓舞士气、昂扬斗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出“六五环境日寄语”视频,介绍全市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并向广大网友发出倡议,引导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态环保工作;设计主题海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开展一次环保净滩行动
威海市湾长制办公室组织沿海区市、开发区湾长办开展“‘海’好有你,净滩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发动志愿者团队参与,广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理念,助力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清除垃圾3.5吨。
举办一系列环保社会宣教活动
围绕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开展一批环保社会宣教活动,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进广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
在“双报到”花园社区开展“浓情端午 环保同行”主题志愿活动,通过手绘创意花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在兴竹社区开展“朝夕相伴 共护青绿”志愿服务宣传,设立咨询台解答群众疑难问题,宣讲环保法律法规。在文登秀山公园秀字广场举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宣传,让群众体验非遗技艺及“变废为宝”手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南海公园开展“生态与文明携手 和谐与城市同行”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过往居民游客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知识,并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组织开展高区生态环境领域培训交流会,邀请辖区企业参加,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参与企业共80余家。在普陀路小学、望岛小学开展生态换购、环保宣讲等活动,把生态文明种子播进孩子心中,累计参与或覆盖5000余人次。
开展一轮环保普法宣传
参加“学理论,懂政策,做明白人-政民互动平台”微访谈,从车主用车审车、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等方面解读新修订的《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为网友答疑解惑。通过一图读懂、在线测试等形式,宣贯新噪声法、有奖举报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知识。联合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举办“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帮助企业解疑释惑。通过“法律小课堂”“送法入企”等多种形式,宣讲环保法律法规,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