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泰安市以“司法蓝”护“生态绿” 多举措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

发布时间:2022-06-27 09:27:10   来源:环境厅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泰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凝聚部门合力,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形成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有力确保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启动“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为帮助企业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环保法律问题,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并将法律服务日活动列入市局年度优化发展环境“十项举措”,通过市局网站、泰安环境“双微”、印发明白纸广泛向企业宣传,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根据活动方案,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中院,成立由业务科室、一线法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服务队伍,对于企业的困惑明辨是非,对于企业的困难给出对策。采取以抽签或摇号决定企业咨询顺序,根据企业问题私密性质决定单独咨询或集中讨论,不失时机发放环保产品,避免法律服务演变为枯燥的“培训会”或“听证会”。并对问答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设立“法治讲堂”等栏目,挑选共性和高频问题进行宣传。

二是成立7个环境资源法庭,提升审判专业化能力。近年来,泰安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016年以来,共受理环境资源案件4996件,审结4963件,其中受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484件,审结451件;环境资源民事案件3768件,审结3750件;受理环境资源行政案件735件,审结753件;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9件,审结9件。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专门化机构建设,挂牌成立7个环境资源法庭(巡回法庭),建成四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逐步健全案件归口审理模式,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环境资源审判业务机构集中审理的“三合一”集中审理模式,创新推广多样化生态修复方式,环境资源审判能力持续提升。注重协调联动,健全完善环境资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环境资源保护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汇聚环境保护整体合力。

三是探索生态检察模式,发挥案例普法教育作用。一年来,泰安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69件,探索“惩治犯罪+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宣传预防”的生态检察模式。案件办理中进入民事公告程序案件30件,其中生态环境领域9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8件,其中生态环境领域3件;制发行政诉前检察建议139件,其中生态环境领域98件,资源保护领域41件。办理的2件案件被省院评为典型案例。通过办案复垦耕地、林地、基本农田1114.58亩,清理固体垃圾75.3万吨,拆除违章建筑3.2万平方米,整治环境污染企业9家,增殖放养鱼苗8000余公斤,督促相关部门整治、新建污水处理站和氧化塘17个,督促补种树木610株,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