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文吉是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辛寨街道卧龙社区连家庙村的一名党建网格员,近日他会同社区、街道人员,对网格内两处危险废物重点场所进行每旬一次的巡查,认真查看有没有危险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处置活动,并详细填报巡查表。
像连文吉这样常态化巡查危险废物重点场所的党建网格员,在临朐共有516人。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临朐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军介绍:“我们坚持党建统领,以党建网格为载体,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将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巡查工作嵌入农村党建网格,开展定期、不定期巡查和监督,筑牢危险废物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嵌入党建网格,压实巡查责任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临朐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全堂说:“我们明确的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包括已登记备案的重点场所和新发现的,具体指沿河、沿湖(库)、坑塘,山坳,废弃(闲置)厂房、院落和租赁厂房,窑坑、矿坑、矿井,养殖房等容易藏匿从事非法生产、贮存、利用、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活动的场所,这些场所也是危险废物领域环境安全事故高发、多发区域。”
临朐分局制定了网格化巡查工作方案和党建网格事项台账,将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巡查工作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体系,嵌入党建网格事项,并到县委组织部进行备案。
临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党建网格化巡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镇(街、园、区)承担属地管理职责,建立巡查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网格作用,引导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统筹推进重点场所巡查,确保巡查工作有效落实。各镇(街、园、区)迅速行动,制定巡查工作方案和台账,层层压实网格责任,以自然村网格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
临朐县要求,将重点场所巡查工作纳入对各级网格负责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履职情况督查考评,实行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加大巡查力度,实行动态管理
“镇(街、园、区):沂山风景区,村居:祝家西沟村,备案编号:3707240001,重点场所名称:祝家西沟矿坑,详细地址:祝家西沟村,类型:废弃(闲置)矿坑,现状情形为无生产经营活动、空置、现场无生产设备等,所在网格为祝家西沟村第一网格,网格员朱志刚”。
像这样的危险废物重点场所,临朐县共排查列出了516处。
记者在临朐分局提供的《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嵌入网格事项台账》中看到,每一处危险废物重点场所,镇(街)、村居、备案编号、重点场所名称、详细地址、经度、纬度、类型、水电是否配备等相关信息共有16项。
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查看、视频监控等方式对重点场所进行全覆盖巡查,并实时动态管理,确保至少每旬开展一次。同时,联合行政村、社区、镇(街、园、区)网格,借助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人烟稀少的山地、林地等隐蔽点开展摸排,重点排查附近经常出现可疑车辆、人员的场所。
“我们对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实行动态管理,台账内重点场所需要恢复正常使用的,需自然村网格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行政村、农村社区、镇(街、园、区)网格负责人逐级审核同意后方可从监管清单中移出。”王玉军说。
对移出清单的重点场所,网格员要不定期开展巡查,如发现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对新发现或新增的重点场所,要第一时间纳入台账管理。
严格问题处理,强化责任追究
东城街道孔村网格员蒋胜在开展常态化巡查时发现,原村东马元军压缩泡沫块加工点拆除后一直闲置,现新上奶牛养殖项目,存在养殖粪便异味大、乱堆乱放风险。蒋胜及时告知养殖场负责人,要及时清理粪污,坚决杜绝扬散流失。
张全堂告诉记者,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网格员要认真履行巡查职责,对发现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重点场所,及时对行为人提醒制止。对巡查发现疑似存在非法生产、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的重点场所,要保护好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直接上报镇(街、园、区)网格,由镇(街、园、区)报送相关职能部门,并协助调查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
临朐县组织人员对重点场所开展不定期抽查检查,随机确定抽查点位,直奔现场开展“三查”,即联系网格负责人,查是否开展重点场所巡查,并按照频次要求落实;调阅档案资料,查是否建立巡查工作台账;现场检查,查有无非法贮存、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情况。
临朐县指出,自然村网格是危险废物重点场所巡查的“第一责任网格”,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巡查职责,严防重点场所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重点场所巡查工作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工作组织开展不力,瞒报漏报、管理混乱甚至弄虚作假;未及时报告巡查发现的非法生产、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的;不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出现较大失误,造成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将依法依规问责,对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