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11日,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在分会场“机遇与挑战:保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生态系统”上,中外专家学者聚焦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共同探讨滨海湿地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表示,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候鸟不分国界,各国都有保护候鸟栖息地的责任,希望所有国家和地区深化交流,增进合作,为候鸟保驾护航。
“鹤类是湿地水鸟的重要类群。当前,我国的鹤类生存面临着很多威胁和挑战,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希望通过鹤类的保护,促进相关自然保护地的建设。通过鹤类的保护,我们可以实现整个区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说。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认为,对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上数以千万计的候鸟来讲,黄渤海滩涂是重要的停歇地和补给站。滨海生态系统同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不仅要关注候鸟需求,也要关注人类发展,实现人鸟和谐共生的生态建设目标。
作为黄海湿地的新晋网红,勺嘴鹬和丹顶鹤、麋鹿并称为湿地“吉祥三宝”。每年,这个自带“饭勺”的可爱小鸟都会长途跋涉来到盐城。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常青看来,申遗的成功,加强了栖息地的保护。中国南部沿海作为勺嘴鹬越冬地,正面临着环境日益被破坏。对于迁徙停歇地的地貌变化等,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国际湿地公约东亚区域中心执行董事徐昇吾表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提到了关于湿地生态和减缓灾害发生的条款,需要制定一些措施,执行具体管理计划,更好地管理当地的自然资源,同时鼓励将灾害减缓的措施主流化到管理方案、政策措施、经济措施中。
编辑:闫升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