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大鹏湾,清风徐来,海波粼粼。深圳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历时4年多现已完成筹备,定于2022年底开建,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共赢探索新路。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获悉,自2017年12月大鹏新区启动创建申报以来,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的环评、备案等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预计今年底将在大鹏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用海面积7.48平方公里。
与其他近海区域海洋牧场不同,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是全国首个以珊瑚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养护”特色突显。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以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措施,珊瑚、黑鲷、石斑鱼、海鳗、曼氏无针乌贼等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渔场环境得到修复,渔业种群资源增殖,生物多样性得到维系。
一汪湛蓝的海水之下,海洋牧场的建设,贯穿“人海和谐”理念,保护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也推动渔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拉动渔业水产、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发展,形成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深圳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2003年以来,东部海域杨梅坑、鹅公湾和东冲-西冲,分步建成3个海洋牧场试点区,为鱼类、蟹类、虾类、虾蛄类和头足类生物营造了栖息家园。
今年3月,大鹏湾上榜生态环境部2021年“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提名。海洋牧场试点区的建设,养护海洋资源,优化群落结构,成效显著。民间志愿者组织联合深圳报业集团等媒体,直播珊瑚种养保育活动,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添了一抹文明亮色。
目前,大鹏湾已累计养护人工礁盘28座、珊瑚1万余株;增殖放流,每年汇入大批量鱼虾苗,湾内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贝类等游泳生物超过190种,藻类等浮游植物超过130种,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陀螺珊瑚、滨珊瑚等珊瑚超过60种,重点珊瑚分布区活珊瑚覆盖率达到50%。
舟楫为马,耕海牧渔,海洋古往今来就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建设,正努力为破解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保护矛盾,打造“金钥匙”。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推动近岸海域全面禁渔,护卫好2030平方公里的蓝色海疆。
编辑:闫升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