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桓台县马踏湖湿地一带,蓝天碧水,芦苇丛生,水鸟翔集,它们时而在湖中嬉戏,时而在水中觅食,时而又在岸堤驻足,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一对震旦鸦雀驻足于芦苇丛间,如精灵一般。这一幕恰好被摄影爱好者宋开才在芦苇丛中发现并拍了下来。
震旦鸦雀,属于莺科鸦雀属的一种鸟类,身长18厘米左右,体重不到50克,十分娇小。样子长得有点像麻雀,不过嘴比较粗,像鹦鹉,尾巴比较长,脸比较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中熊猫”。
宋开才在马踏湖最早拍到震旦鸦雀是在2019年冬天,他告诉记者:“我当时也不认识这种鸟,把照片发到摄影好友微信群里,大家就讨论开了。后来在网上查到了,才知道是珍稀的震旦雅雀。”
“震旦雅雀的外形很有辨识度,啾啾的叫声清脆悦耳,冬天啄芦苇里的虫卵吃。循着叫声,在芦苇晃动的地方找它,但它飞得快,镜头不容易捕捉。”宋开才说。
震旦鸦雀的主要食物是芦苇的各种害虫。震旦鸦雀为芦苇清除害虫,芦苇为震旦鸦雀提供筑巢和栖息的场所,它们的关系如此亲密,以至于所有发现震旦鸦雀的地方都有大片的芦苇和湿地。
在马踏湖常年拍摄过程中,宋开才留意到,震旦雅雀从最初在冬季偶尔发现一两只的“稀客”,到成为如今湖区芦苇荡的“长住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而且成群结队,一年比一年多。
震旦鸦雀的重新出现和增多来之不易。马踏湖是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大部分位于桓台县。历史上的马踏湖水域辽阔,物产丰饶,是江北罕见的内陆湿地。2009年,桓台县开始对马踏湖集中开展生态修复,全力解决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湿地大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先后投入3亿元规划建设功能互补的6大湿地,改善入湖河流的水质状况。
经过十多年的治理修复,马踏湖湿地逐步恢复生态、焕发生机,曾经的“北国江南”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今年年初,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流经起凤镇的31条主要河道,基本都达到了三类水质的标准,这也对马踏湖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好作用。”桓台县起凤镇副镇长尹磊说。如今,马踏湖的蓄水能力由300万立方米增加到2500万立方米,年均蓄水量1100万立方米,近六年地下水埋深水位抬升1.7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
记者了解到,桓台县将深耕生态资源,使芦苇荡面积达到15000亩,还原马踏湖原生态面貌,同时深入挖掘湖区民风与民俗文化底蕴,放大优势、吸聚人气,打造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时隔多年,马踏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将于6月6日起重启试运营。
水清了,鱼多了,景美了,马踏湖重新成为鸟儿的乐园。“马踏湖越来越好,给我的摄影爱好提供了更好的舞台,看到这些年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宋开才说。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