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2023年世界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花落山东,是认可更是考验

发布时间:2022-06-07 08:36:15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今年环境日的国家主场活动上,确定了明年世界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举办地:山东。

举办地选择山东,是认可,也是考验。山东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必然会伴随较大的排放量,治理环境问题的难度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疫情、国内外形势趋紧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考验山东的定力和智慧。无论是山东自己还是别人,都在期待着这样一份举“重”若轻的答卷。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这也曾一度让蓝天白云成为稀罕物,让PM2.5这样一个专业领域的指标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妇孺皆知的流行词。

2023年世界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花落山东,是认可更是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对山东而言,这更是一场爬坡过坎的硬仗。

产业结构重,那就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偏煤,那就大力发展新能源。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山东打赢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确保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美景重回身边。去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了连续两年两位数改善,地表水国考断面历史性地消除了五类水体,土壤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对一些环境基础相对较好、产业结构较轻的地区来说,这份成绩的取得似乎没有什么过于值得瞩目之处。但当这份生态答卷与“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农业总产值过万亿”“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等字眼放在一起时,就能深知蓝天碧水的来之不易。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从来不是矛盾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企业层面,山东对环境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恶意违法企业联合惩戒,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对重大项目提前对接、跟踪服务,最大限度推进环评审批提速提质。设立行政与司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

2023年世界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花落山东,是认可更是考验

产业层面,山东制定奖补措施,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创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综合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

政策环境上,山东引入市场化手段,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等,不断创优政策环境。

从山东的实践看,抓环保从来不只是追求环保指标,更为重要的是要找好平衡点,是用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佳的民生保障,服务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2022年,期待山东顶住压力,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同时,生态文明也再上新台阶,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