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简称“两打”),我省不断完善行刑衔接运作模式,强化线索精准发现能力,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领域环境违法犯罪线索联合发现机制,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日前,被生态环境部转发全国学习借鉴。
四部门凝聚合力 行刑衔接再强化
在原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街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对照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两法”衔接规定进行再完善、再提升。首次将审判机关纳入行刑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审判机关职能,及时审理涉嫌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强化案件监督指导工作,依法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力度,严惩生态环境犯罪;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案件移送与法律监督、证据收集与使用、部门间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等相关内容;进一步确定了各部门职责及案件移送相关规定,结合执法实际规范了证据收集及使用规则、细化了鉴定、检验检测内容;进一步细化了多项部门间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联席会议、联勤联动执法、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督办、信息通报共享、协作配合、联合培训等工作机制。
全过程联合出击 线索发现更精准
按照“三先一准”(提醒预警在先、研判分析在先、预防化解在先、精准查办案件)的原则,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管理厅创新打造危险废物“产废单位+运输车辆+处置(利用)单位”和自动监测“样品采集+监测分析+数据传输”违法犯罪线索全过程联合发现机制,为精准查找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领域环境违法犯罪问题线索,深入挖掘环境违法犯罪脉络提供解决方案。一是建立大数据研判预警机制。以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为基础,强化与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部门数据信息共享,逐个点位设立数据预警阈值,建设预警模型,对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进行远程帮扶,锁定问题线索。二是建立日常执法检查问题互通机制。依托“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检查,四部门联合建立机动队和联合研判办公室,互相通报、共享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线索。三是建立全社会联防联控机制。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为引领,严格落实“双联一聚焦”工作机制,统筹社会公众、公益组织、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力量,打造全社会联防联控体系。
上述执法工作机制的建立,切实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合力,提高了案件查办质量,为纵深推进“两打”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