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烟台晒出蓝天保卫战年中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2-08-24 07:59:33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年上半年,市区颗粒物浓度在去年大幅改善的基础上,又实现两位数改善,国控点位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5%;PM10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5%;优良天数比率达82.3%,同比改善3.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二,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这是山东省烟台市交出的治气年中答卷。

近年来,烟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明确重点防治任务 落实“四减四增”行动

烟台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批示,召开专题会议。各级各部门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常抓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先后印发了《2022年烟台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烟台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烟台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烟台市2022年夏季臭氧污染管控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八大类43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从淘汰落后产能、臭氧污染管控、工业源、移动源管控等多方面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烟台市坚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两高”项目严格落实“五个减量替代”要求。划定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696.6平方公里,按照国家《高污染燃料目录》中Ⅲ类(严格)标准进行管控。

加严执行山东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除核心控制区外,全市全部执行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加强燃煤消费总量控制,禁止新建并全面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累计淘汰关停煤电小机组14台。

强力推进核电、光伏、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能源装机总量的49.9%,居全省首位。海阳核能供暖工程实现海阳市500万平方米持续安全稳定零碳供暖;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争取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城市试点,完成全市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8.1万户。

筑牢污染管控根基 提升科学治气能力

烟台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提升环境监管和治理水平,紧盯涉企行业,狠抓工业炉窑整治、臭氧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工作,大气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开展全市工业炉窑整治提升行动,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为重点推进燃料清洁能源替代,全面完成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累计完成1201个炉窑综合治理;杜绝一段式和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死灰复燃”;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完成供暖、发电、水泥、玻璃等行业全封闭改造,持续推进110家重点企业深度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坚决打好夏季臭氧防治阻击战,聚焦重点前体物、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推动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完成表面涂装等重点行业企业源头替代494家;开展重点行业企业VOCs综合治理,570余家企业完成“一厂一策”治理验收;实施差异化管控,制定《烟台市重点VOCs行业分级规则》,对11个重点VOCs行业实行绩效分级;创新实施臭氧应急响应机制,开展臭氧污染预警会商,编制臭氧污染应急减排清单,全市联防联控,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16247辆。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新增纯电动公交车293辆,新增和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占比达100%;强化车用成品油质量执法检查,实现对加油站、车用成品油仓储和批发企业质量监督抽检100%全覆盖。利用机动车遥感监测、OBD远程在线监控等手段,强化机动车联合执法检查,对超标排放车辆依法严肃查处。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现场检查,督导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04台,发现喷码、排放问题20处,已全部整改到位。

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企业用电智能管控、VOCs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开展污染溯源。密织监测网络,建成运行超级站、乡镇站等共176个;重点涉气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企业排污智能管控系统,对800家重点企业用电实时监控,提高执法效能;聘请20人专家技术团队开展市区大气污染防治智慧管控,通过技术手段+现场溯源,上半年共检查点位3475个,颗粒物激光雷达共扫描市区高值点位372处,交办并完成问题整改1262个。

锚定环境改善目标 奋力攻坚守护蓝天

改善空气质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气污染防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烟台市将统筹推进城市全域低碳清洁供暖,以工业余废热、核能等清洁能源为重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年内完成万华工业余热清洁供暖项目一期建设,实现清洁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实施海阳核能供暖能力改造工程,扩大向莱阳及周边地区核能供暖范围。

强化工业源深度治理,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2023年9月底前完成10台条水泥熟料生产线、32台磨机计划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年底前完成70家重点行业企业综合治理任务。

加强移动源管控,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实施烟台港、芝罘湾港区专用铁路改建工程和龙口裕龙岛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用能清洁化,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2025年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或使用15年以上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年底前试点完成1000辆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胜表示:“烟台市大气污染治理仍有长路要走,仍有硬仗要打,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始终牢记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这一奋斗目标,砥砺前行,在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无畏挺进,奋勇前行,为全力守护‘烟台蓝’而不懈努力。”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