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千年大运河入怀,拥黄河母亲入梦。8月的微山湖畔天朗气清,清澈湛蓝的湖水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坐着观光车一路走一路看,万亩荷塘铺展在眼前,白鹭、灰鹤、鸳鸯相继现身。8月23日下午,齐鲁采风团一行来到济宁微山湖湿地公园,共同领略其生态魅力。
近年,微山通过增殖放流、退渔还湿、退养还湖等一系列措施,微山湖旅游区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鱼类陆续恢复到近百种,水生植物78种。景区里,荷花盛开,鱼翔浅底,鸟儿嬉戏,呈现出一幅“水清荷绿鸟飞翔”的生态美景。
一把土琵琶,弹唱着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序输水节奏。满船荷花香,将那段红色的历史和渔家文化承载。退渔还湖,让水质更清澈。深入微山湖湿地,才看得清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2005年,微山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湿、退池还湖、退渔还水”,在新薛河入湖口处探索建设了全省第一个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拉长微山湖区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互动,更重要的是将更好地保护微山湖的水质,恢复微山湖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水源及水质提供生态保障,还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湿地生物栖息环境,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湿地净化污染物、控制侵蚀、稳定湖岸、休闲娱乐和文化科研等功能。
(图片来源:邢可锋)
2013年10月,微山湖湿地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2016年,微山县荣获中国首届“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为山东省唯一获奖单位;2020年,南四湖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济宁增添国际生态名片。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