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一船渔火穿南北 大运河舒展山东生态新画卷|江河湖泊治理这十年

发布时间:2022-09-30 08:15:14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史。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穿越千年的繁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千年文脉,传承永续。

一船渔火穿南北 大运河舒展山东生态新画卷|江河湖泊治理这十年

今年4月,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开闸泄水,标志着一个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

千里大运河,流动的文明史。多年来,山东省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与修复,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治理,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恢复黄金水道的生机活力,推动运河沿岸内陆港口通江达海、穿行南北,流域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船渔火穿南北 两岸桑田秀齐鲁。连日来,记者穿行于大运河畔,一幅幅生态画卷,成为大运河水清岸绿的生动注脚;一幕幕欢声笑语,恰似两岸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最美诠释;一项项生态工程,激发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底气。

截污控源,重现碧水扬波

“民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传说,说的就是我们南旺分水闸。明清时期,自大汶河引来的水源,在此自然分流,实现大运河南北贯通。”在大运河畔南旺闸口,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局长李伟向记者介绍。而今,千里大运河再现水清岸绿,焕发勃勃生机。

位于苏鲁交界处的陶沟河口,是大运河进入山东的南大门。现今的大运河自此一路向西,在枣庄市穿行百里,直入南四湖,而后一路向北,纵穿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在山东境内全长643公里。

在枣庄,大运河流域面积411平方公里,占到台儿庄区总面积的76%,成就了独特的江北水乡特色。开通于明万历年间的台儿庄段古运河,遗存有3000米古运河河道、13座古码头、960米古驳岸等,是山东境内大运河旅游最火的景点之一。

一船渔火穿南北 大运河舒展山东生态新画卷|江河湖泊治理这十年

聚焦大运河生态保护,枣庄市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落实“三个全面管控”,即全面管控重点排污单位,引导全市187家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全面管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逐步提升至82万吨/天;全面管控入河排污(水)口,对全市4433个排污(水)口实行全链条动态管理,确保排污口入河水质达标。

“在源头治污中,我们创新实施COD低于25毫克/升、氨氮低于1毫克/升的‘枣庄标准’,倒逼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接近地表水Ⅲ类标准,为保障大运河水质和区域发展预留了空间。”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王士昌介绍。

济宁市拥有山东省内最长的一段运河,将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湖等串联成线,成为大运河沿线的“黄金水道”。位于会通河微山段的南阳古镇,是目前大运河上保存最好的古镇之一。

济宁市始终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逐步探索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拉长治污工程链条、加严织密治理体系、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等新的治理模式,建立了全流域、全过程、全覆盖具有北方河湖特点的深度治污体系。

目前,济宁市煤炭、电力、机械加工、废纸造纸等行业企业全面执行接纳水体标准,实现对河湖水环境要求零影响。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最严格的一级A排放标准,COD、氨氮指标接近Ⅲ类水标准。21家涉盐企业全部完成高盐废水治理,新、扩、改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在截污控源的基础上,各市、县(市、区)纷纷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济宁市累计在南四湖湖区、主要河流入湖口、污水处理厂末端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74处,污水净化能力达90万吨/天。枣庄市台儿庄区在运河沿线建成10处人工湿地生态净化项目,每日接纳净化污水近10万方。

自2020年以来,大运河沿线各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保持地表水III类标准,一度河道枯竭、有水皆污的大运河,重现碧水扬波,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

智慧管控,保障长治久清

沿线闸口有无泄漏?两岸是否有污水偷排?河道是否有垃圾漂浮?在德州市德城区大运河畔,王海军眼神锐利,一路扫过各处“风险点”。

王海军是大运河德城段专职巡河员,每日负责对运河沿线及沟渠水闸实地巡查,发现管网泄漏或水闸溢流等情况,及时协调有关镇街维修或封堵,杜绝污水直排河道。这项工作,王海军已坚持了五年,风雨无阻。

德城区是大运河流出山东的北大门。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德城分局副局长王继斌介绍,为保障大运河水质,当地利用现有河流布局优势,将汇入大运河的小庄沟、代南沟、闸子沟、三干渠等支流实施截污工程,将污水通过水闸、管道、泵站等输送至南运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改排至岔河。

污水截住了,管护也要跟上。德城区不断加大辖区19家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超标、偷排等违法行为。开展汛前河湖水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风险隐患。实时掌握南运河第三店及岔河田龙庄断面水质达标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环境问题。巩固辖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消除污水直排口,持续改善河流水质。

在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聊城市加强输水路线风险排查,保障输水水质。结合气象预报、降水报告及水质等信息,对流域内重点断面开展雨前、雨中、雨后巡河检查和加密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为加强大运河沿线智慧管控,济宁市将辖区所有涉水点源、40条入湖河流109个水质监测站等全部纳入智慧环保平台监管,扁平化指挥全市各级环保执法力量,实现治水24小时“线上线下”高效联动。

一船渔火穿南北 大运河舒展山东生态新画卷|江河湖泊治理这十年

目前,济宁市已将京杭运河济宁段主航道全面升级为二级航道,可通航万吨级船队。同时,将散小港口统合为主城港区、梁山港区等十大港产融合区。济宁港一跃成为山东省内吞吐量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成了京杭大运河上“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调”的大型航运物资集散地,让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重现繁华与生机。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王鑫华介绍,针对航道畅通和航运污染治理,济宁市采取了水系联通、生态补水等措施,大幅提升河流生态净化和通航能力。持续推进航运污染治理,安装住家船生活污水收集桶3647个,现有营运船舶全部配备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装置,44家港口企业全部高标准建设了船舶污染物接转设施。

枣庄市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构建完善全流域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新格局。通过建立水源地、河流、工业点源等监测监控体系,实时收集河流水质、入河排污口、跨界断面数据,打造集在线监控、在线分析、在线管理、智慧研判、分析应用于一体的环保智慧大脑,实现对干支流监管一张网全覆盖,严守大运河生态保护红线。

保护传承,演绎千年愿景

穿越千年的大运河,哺育了齐鲁,滋养了中华。大运河是“流动”的历史,是“鲜活”的文物。

今年4月,山东省印发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提出,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围绕运河沿线5市,优化形成“一条文化主轴、四类功能区、五大特色片区”的大运河山东段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功能布局。

“这是大运河的老河道,我们叫‘老运河’。这几年,政府持续加强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老运河经过清淤修整、水系连通,不仅恢复了原始风貌,水也清了,鱼也多了,看我今天钓这条大花鲢,够吃一顿了!”在聊城市临清市老运河畔,钓友王大爷欣喜地向记者展示当天的“渔获”。

“以前这条河的水,手一捧就能喝。后来河两岸上到处是垃圾。现在好了,政府沿着河岸修了公园,我们又能沿河遛弯了,孩子们也有了玩水的地方。”在临清市济津河边,正和“老伙伴”唠家常的徐大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河流的变迁。河道里,几位老爷子正恣意畅游;河岸边,草丰树茂,野花芬芳。

在枣庄,依运河而建、依运河而兴的台儿庄区,按照“把水留下来、让水活起来、保持水常清”的理念,打造了以大沙河湿地、小季河湿地、赵村湿地、涛沟河湿地等为轴线的运河湿地公园,以退耕还湿为主题的双龙湖湿地公园,以及环城湿地水系,形成30公里运河生态走廊。依运河重建的5A级景区——台儿庄古城成为齐鲁文化新地标,精彩演绎着运河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

在“运河之都”济宁市竹竿巷,“运河记忆”文化街区以水上游船的形式,串联起老运河、仿古街区运河南岸街步行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竹竿巷-太白楼街区、购物街区草桥口及时尚购物广场秀水城等多种旅游场景,成为这座城市的网红打卡地。

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于古运河畔西陈沟区域规划建设了占地21.5公顷的湿地公园,一举改变过去坑塘脏乱差、河道污水流的面貌,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成为德州城市发展重要的蓝色生态轴线、绿色景观长廊。

潺潺细流,汩汩清波,浸润着大地山川,也滋养着两岸百姓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在临清市,当地引大运河水,新建了城北水库,用于周边企业生产用水和附近村庄生活用水,不仅为群众带来便利,还大幅减少了区域地下水开采量,缓解了超采引发的诸多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大运河沿线涉水企业积极做活“水文章”,为运河文化赋予绿色内涵。

“这条红色的管线,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第一条中水回用管道,输水能力可达每日5万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周边企业节约引水指标1500余万吨,节省水费3000余万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动能。”在山东国鑫环保德州市新生水厂,负责人朱培国指着地图向记者介绍。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该厂还设计安装了水源热泵机组,为厂区提供供暖和制冷需求,每年可节省用电量82万度。

位于德城区的德州市南运河污水处理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探索新上了尾水除氟项目,采取以聚合氯化铝为主的絮凝沉淀工艺,对尾水深度净化后,氟离子含量可降至1mg/L以下。在枯水期,该项目每日可向南运河(即大运河德州段)生态补水2万吨,保障运河不断流,维系河流生态功能。

随着一条条“龙须沟”变身景观带,一处处“臭坑塘”成为小公园,一段段老河道再现历史风貌,老百姓感受着环境的改善,唤回了美好记忆,纷纷拍手称赞。

如今,济宁、枣庄正深化实施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水环境由“净”而“清”、从“清”向“美”,促进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德州、聊城等市正加快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项目,其中聊城市沿河而建的口袋公园正逐一揭开神秘面纱,德州市总投资逾20亿元的运河宜养社区、生态廊道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一幅水清岸绿景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千里生态画卷,正在山东大地大运河两岸舒展开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