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筑牢辐射安全底线,防范辐射事故风险,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制作完成《辐射事故警示教育片》,第一时间组织全省各级生态环境监管人员及核技术利用单位观看。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处长谭庆红说:“我们以警示片的形式开展辐射环境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生态环境部及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的事故素材,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核技术利用行业辐射事故,选取代表性事故案例,还原事故经过,剖析原因,确保达到警示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被生态环境部转发全国学习借鉴。”
警示片共分为前言、事故案例、常见安全隐患、违法处置等4个部分。前言部分包含总体国家安全观及核安全观、我国核技术利用发展现状等;事故案例部分选取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工业γ探伤辐射事故等4类共8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还原事故经过,剖析事故原因;常见安全隐患部分梳理了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操作、管理混乱等3类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处置部分明确了核技术利用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与处罚,重点强调两个“零容忍”(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对弄虚作假“零容忍”),鼓励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为确保警示教育成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组织观看辐射事故警示教育片的通知》,先后组织全省各级生态环境监管人员及6400余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相关从业人员约10.4万人(次)观看。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将积极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警示教育作为辐射岗前培训、日常安全教育的必修课程,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防微杜渐,确保全省辐射环境安全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