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2-12-26 10:16:39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就做好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从12个方面作出31条措施安排。
《若干措施》明确,全面构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撑保障。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黄河生态廊道、南四湖、东平湖、黄河三角洲等重点区域,建立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体系,构建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大廊道。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支持东营、日照、滨州开展重点领域降碳工程。开展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推行“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推广“无废城市”试点。
《若干措施》指出,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农业减排固碳能力。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推动重点园区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全面推广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实施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行动。
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头戏。《若干措施》明确,加快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深度调整能源结构。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实施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山东天然气环网,科学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培育发展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发展氢能全产业链,探索“风光+氢储能”技术路径,探索氢能在更多场景应用,建设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科技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制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光电转换效率提升、风电核心部件、新型动力电池、磁悬浮动力装备、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重点技术研发,开展新型节能和新能源材料、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等攻关,强化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开发技术、测试评价技术协同创新。
在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严格控制煤电、钢铁、有色金属等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和组织方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建立企业碳账户,建设一体化碳金融服务平台。推行“绿色门槛”制度,对企业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对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行业控排企业实施严格的配额管控制度。
此外,《若干措施》还就“持续推进节能增效,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低碳高效交通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建设清洁低碳转型”“强化组织实施,夯实工作基础”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部署。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