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我省将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2024—2025年,逐步完善碳普惠体系,扩大碳普惠覆盖范围和项目类型,基本形成规则清晰、场景多样、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工作方案》聚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开发体系建设以及碳减排量消纳体系建设4大关键环节,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
根据《工作方案》,我省将建立具备减排量核算、签发和消纳以及政策发布、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功能的山东碳普惠平台。将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具有广泛公众基础和数据支撑的通用型场景和彰显地域特点的特色型项目纳入碳普惠平台。同时,探索开发碳普惠应用程序,建立个人碳账户,并与碳普惠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时向平台用户展示低碳行为数据,探索通过积分兑换商业优惠券或服务等方式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减排。公众在出行、生活、消费等领域的低碳行为减碳量可得到量化并获得相应的碳币或碳积分,公众用碳币或碳积分可在碳普惠平台兑换商业优惠、公共服务等。
针对项目,我省将建立碳普惠项目库,对全省碳普惠项目建档入库,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向项目方推送政策优惠、融资需求等信息。着力推进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碳汇、林业碳汇、湿地碳汇和海洋碳汇等碳普惠项目开发。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