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水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部,是日照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兼具防洪、灌溉、生态流量保障等功能。为持续巩固和提升日照水库水源地保护能力和水平,推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日照市在全面完成水源地保护“划、立、治”的基础上,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三水”统筹。依托日照水库良好的生态优势,适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业。与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推动解决水源地保护持续投入能力不足和水库周边农民贫困等问题,探索出以水源地保护为核心的美丽河湖建设新模式。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和实施《日照水库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日照水库“一湖一策”综合整治方案》《日照水库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EOD)项目实施方案》等,以保护日照水库饮用水安全为核心,科学划定“水源涵养红线、亲水活动蓝线、生态产业绿线”三条保护界线,确保环库周边特色产业开发是低影响程度开发建设,各项开发建设行为“有序、有度”。
坚持系统治理。对影响水源地用水安全的191家石材加工企业的231台大锯和800余家畜禽养殖户,依法进行关闭拆除;建设人工湿地3800亩,加强村镇生活污水尾水处理;对3.9万亩土地通过流转等措施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以林水会战为切入点,建设环库3.6万亩涵养林带和50公里环库绿道,构筑环库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水库增容、水库联通及沭水东调等工程,有效保障饮水安全和下游傅疃河的生态流量。
合理优化产业格局。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以生态屏障区为带,划定四个生态农业板块、一个生态渔业板块、一个生态旅游板块和一个科技示范板块等“七大板块”,构建环日照水库生态产业布局。
合理调控开发建设强度。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确保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规模适度,强度适中。
合理调节开发建设方式。采用“人放天养”的方式,不投饵料,发展以水生态生物修复系统为目标的生态渔业,推动流域水生态系统恢复。建设生态渔业—平台销售产业链,打造“日照水库桃花鱼”品牌,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木为主的生态林带,采用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与转基因种子等“六不用”模式。在环库生态带适度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生态种植业。运行“旅游+文创”开发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发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及服务,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
以生态产业建设反哺环库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坚持落实项目土地流转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开展“绿色扶贫”行动,村民以棚入股、以地入园、以果入社、以技入家,通过土地流转费用、景区务工收入和项目运营等收入,实现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带动环库周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严格落实《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加强沟塘互通、河岸连治,重点治理农村河道,同时系统治理支流沿线沟渠,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源头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狠抓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建设。
农民爱水护水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保护水源地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均收入得到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村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参加巡河队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日照水库的常态化保护和建设当中。
自2016年以来,日照市共计投入约10.2亿元用于日照水库周边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涵养林建设等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近年来,日照水库水质常年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透过水面清晰可见鱼群游动的景象。每年减少化肥使用8500吨、农药34吨,水库汇水范围内基本实现高污染企业零准入、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农药化肥零入库“三零”的管理目标。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吸引消失10余年的珍稀野生鸟类中华凤头燕鸥重现,翘嘴鲢子、黄颡等土著鱼类种群明显恢复。此外,水资源量的充沛,也有效保障了日照市50多万人饮水安全和下游傅疃河6000万立方米的生态流量。
编辑:徐爱杰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