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快来看,这里水好清啊!”
大年初一,村民和孩童们来来往往,串门拜年。在村西小桥下,南北两处坑塘形成了自然径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大家伙纷纷驻足观望。
这处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中心村西侧的坑塘,是满载记者儿时记忆的地方。
小时候,塘里的水很是清亮。每到夏季,小伙伴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爬上塘边粗壮的大柳树,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水下,砂砾散射着光泽,鱼儿游来游去,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抄到几个大河蚌。塘边的石头缝里,随手一搂,就是一把田螺,清水里泡半天,油锅里炒一炒,美味就能上桌了。
记者至今还记得,那一年,遭逢大旱,水库干涸。家里饮用的水,要跑几里路用水车拉回来。当时,这处坑塘也干涸了,长辈们就在中心位置,挖了个一两米深的水坑,慢慢地,水源汇聚,形成了一泓清泉。正是这泓清泉,让我们熬过了旱季,迎来了甘霖。
后来,随着周边生产生活的发展,这里日渐成为一处纳污坑塘,水质迅速恶化,岸边垃圾堆积,异味飘散,蚊蝇滋生。那几年,记者每行至此,不禁痛心疾首。
曾经水质恶化的坑塘。
直到2018年夏天,母亲打来电话,说家门口的坑塘治理好了,可好看了。记者赶回老家,也为眼前景象振奋不已——只见塘边绿油油的柳枝下,仿木护栏若隐若现,一条小径蜿蜒向前。塘里水波粼粼,鲢鱼鲤鱼穿梭游弋,几只大鹅不时扑棱起翅膀,感受河水滴落的清凉,好一派祥和宁静的乡村景象!
家门口的坑塘何以“重生”?吴村镇副镇长康守瑞向记者介绍,2017年起,针对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没有有效收集处理设施,村内饮用水水源没有保护措施等现状,吴村镇在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和曲阜生态环境分局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下,对中心村实施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
“项目总投资111万元,重点建设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累计铺设涵管580米,建设8000平方米人工表流湿地1处,仿木护栏297米。在污水入表流湿地处建设了生物滞留塘等处理设施,坑塘清表护坡,栽植了睡莲、荷花、芦苇、再力花、香蒲等水生植物。” 康守瑞对记者说。
项目建成后,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坑塘及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吴村镇副镇长晏军告诉记者,为进一步规范村民生产生活,全镇建立起网格化管理体制,明确环保所长和网格员职责,督促做好辖区内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和巡查,引领村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临近傍晚,家人拎着垃圾桶去倒垃圾。最近的一处垃圾收集点,要走近100米。记者说:“要跑这么远啊!”家人乐呵呵地回应道:“远啥远,能让村里干干净净的,跑这点路不算啥。”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