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莒县: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发布时间:2023-08-11 08:31:23   来源: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者(马婷婷)盛夏时节,万物生发,漫步在莒县的村庄田间、路边水畔,目之所及皆是美景,洁净平坦的道路,碧波微澜的河湖,井然有序的院落,花草紧簇的街巷,生机勃勃的庄稼,悠闲纳凉或辛勤劳作的村民......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蜕变”的背后究竟施了什么魔法?今年以来,莒县紧扣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人手,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为引领,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全域整治,让一个个小村庄变了模样,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从“集中突击”到“健全机制”,全域整治刷新乡村颜值

乡村振兴,村庄环境是基础,也是底色。基础该如何提升,底色又该如何擦亮?

“以前都是有什么事的时候,庄里就找人突击打扫打扫卫生,大面上能过得去,胡同旮旯里清不了,还不除根,过不了几天又变回了原样,年底一算账,钱还一点没少花。”一位村干部如是说。

搞现场突击,搞集中活动不是长久之计,谋定而后动。为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制定《莒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督导办法》等文件,提出了以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河道清理、路域环境整治、养殖粪污整治、农业生产及包装废弃物清理、“美丽庭院”创建、乡风文明引导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探索建立了“党建+”“考核+”“科技+“共享+”的“4+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推进模式,确保干有目标、干有方向、干有举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建引领,高位推进。面对莒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广量大基础差问题多的现实情况,莒县不等不靠,把这项工作提升到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生态莒县建设的政治高度,县委、县政府主动立下军令状,务必打赢翻身仗。为此,县级层面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县政府专项动员会、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同时,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一线督战、“四不两直”督导检查;8个县直部门单位结合职能分工分类指导,牵头包联20个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镇街干部包社区包村、村干部包网格、包户,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主抓、部门牵头、乡镇主体、村庄落实的网格化推进治理体系,实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

揭短亮丑,对“脏乱差”现象零容忍。莒县建立了“周督导、月测评、季观摩、年考核”的督导考核机制,由县委农办每周到乡镇街道随机抽查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由住建、交通、环保、水利、妇联、团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三个专项联合督导组,每月对乡镇街道开展分类联合督导;每季度由县领导带队分南北两片对20个乡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集中观摩评比,每个乡镇街道自选1个A类村庄观摩,现场随机抽查1个C类村庄,现场听汇报、看变化、评高下。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部门联合督导6次、分片现场观摩评比1次、无人机航拍1次,累计督导村庄1050个,发现整改问题2.4万余个。通过高密度的督导测评把问题找准、底数摸清,不“护短”、不“遮丑”,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乡镇街道找差距、学经验、补不足,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地、落实、落细,改出成效。

科技助力,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添翼”。在常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中,对偏远村庄、偏僻区域、河路沿线环境整治问题和资料获取较为困难,存在人工检查进度慢、不全面、不彻底,有漏查和死角盲区现象。莒县经过近几年实践发现,在开展人工督导检查的基础上,引入科技化信息化手段,采用无人机航拍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快速、清晰地获得全景影像资料,大幅度提升检查整改效率。同时,将拍摄到的内容通过照片形式,上传至整改平台,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和村庄有关人员通过辨别确认问题点,精准清除,提高了整改时效,加快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步伐。

借势发力,把村内空闲地“管”起来。针对村内零星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残垣断壁等长期无人管理,导致群众堆放柴草、杂物甚至倾倒垃圾现象,莒县结合实际,创新规划,让空闲地有了“新用处”。一方面,变空闲地为经济林。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清理后,村集体统一购置栽植了经济苗木,交给原户主或承包人管护,实现了人居环境与村民经济的“双收益”。另一方面,变空闲地为停车场。将空闲地清理之后,村集体融资铺装成停车场地,交给周边群众使用并负责管理维护,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解决了车辆、农机具乱停乱放问题,真正实现了共享共管。陵阳街道张家葛湖村通过对“三清三拆”出的空地、边角地进行充分利用,既栽种了绿植美化村庄环境,又对面积较大的空闲地垫铺渣土平整,解决了拖拉机等农机具存放问题,发挥了资源最大效益。此外,变空闲地为小公园、游乐场。洛河镇坊前村主动探索,把村内的老旧三堆、残垣断壁和空闲宅基地清理后,由村集体收回,结合和美乡村建设,改建成儿童乐园、文化广场、健身公园、公共绿地、景观节点等,免费供村民共享使用,既提高了村庄环境档次,杜绝了“三大堆”的产生,又通过村庄夜市带动了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从“注重抓点”到“连片推进”,示范创建提升乡村气质

突出特色,示范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升级版,莒县村庄众多,打造和美乡村,首先从培育示范村、示范片区起步。从2017年开始,全县每年选择6—8个风貌特色鲜明、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的村庄,予以重点推进,整合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向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倾斜,从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入手,完善与群众满意度、便利度等密切相关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筑牢根基。创建中注重产业带动,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和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带动了农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发展壮大了一批契合当地资源禀赋、历史特点、种养传统和民俗技艺的富民产业,打造出了“湖畔田园”东丁果庄、“翰墨药谷”大库山村、风味熟食小岭村、艾草飘香石井一村、茶旅情缘小窝疃村等一批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褚家坡村、赵家石河等乡愁意蕴、诗情画意的中国传统村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省级和美乡村26个、市级美丽乡村530个。

连点成线,星火燎原。在工作思路上,莒县积极由示范培育向连片打造转变,结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等项目,累计打造美丽乡村片区7个,片区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村庄宜居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和满意度明显提升。龙山镇抓住建设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市级示范片区的机遇,立足片区内13个村庄的村情实际、坚持系统谋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采用青石板铺设巷道、废旧石料打造节点等方式,塑造了既有乡镇辨识度又饱含乡土味、乡愁味的乡村风貌,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长效管护滋养文明新风

“丫丫,我们周末回老家去看爷爷奶奶吧”

“爸爸妈妈,我好想爷爷奶奶,但是我不想回老家。”

“为什么不喜欢回去呢?”

“上次回老家,老家的村口池塘堆满了垃圾,路边的垃圾桶周围苍蝇乱飞,地上还有好多污渍,路上垃圾堆、废弃柴草堆、粪堆随意堆放,污水到处流,臭烘烘的,还时不时有小狗到处乱窜,家里旱厕臭味飘散,真是太可怕了,我不想回去。”

“丫丫,那都是以前了,现在农村老家经过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好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村里池塘里不仅有荷花、金鱼,村里也建起了文体广场、健身器材、图书室,还创建美丽庭院,每家每户都收拾得可干净了,我们还能和其他小朋友去放风筝,尽情玩耍。”

“爷爷奶奶,我好喜欢老家啊,下周我还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回来玩”

............

3月15日,浮来山街道联合大众网莒县制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微视频《爷爷奶奶我为什么不想回老家》受到多方关注,在各平台点击量近2万人次、转发超过1000人次。从群众视角出发,讲述群众身边的故事,这样的宣传引导,群众爱浏览、能共鸣、愿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莒县各乡镇街道也是使出“十八般武艺”,从群众这个原点出发,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强化宣传引领,结合文明先进评选、积分超市兑换、“美丽庭院”创建、“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构建长效管护机制撬动支点,实现“常”管长效。

为了实现村庄美丽“颜值”常驻,峤山镇东徐家村出台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网格划分、创比赛评、积分兑换”三措并举,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逐步探索出“网格划分定职责、创比赛评争先进、积分兑换促提升”的管理路子,通过“卫生文明示范户”评定和积分兑换,有效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目前全村共划分6个环境卫生网格,设置巷长10名、街长3名,评出卫生文明户282个,卫生文明街巷68条,美丽庭院186户。

寨里河镇创新实施创新实施“和美乡村+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安志愿者”等志愿队伍作用,利用固定活动日时间开展“日小扫、周大扫”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志愿活动169次,清理村内生活垃圾567处,治理生活污水15处,提升了村容村貌。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7000张、悬挂横幅15条、媒体宣传制作宣传片6个等形式进行宣传,减少了用工成本,节约了村内开支,还提高了村内生态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乡村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同样,在其他乡镇街道、社区村街,一场旨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村民家庭卫生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县妇联探索实施美丽庭院创建“135”工作法,继续深化“讲、评、帮、挂、奖”美丽庭院创建五步工作法,对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社区妇女干部、广大农村妇女等进行环境卫生习惯、家居美化净化、垃圾分类投放、文明家风家教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培训活动,通过定期评比、张榜公布、表彰奖励的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改变卫生习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文明素养,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莒家·优站”美丽庭院积分兑换超市158处,创建“美丽庭院”60786户,创建率达51.1%,推出“美丽庭院·交流篇”“美丽庭院·云课堂”等栏目14期,以小家之美助力乡村大美。

从“政府主导”到“全面共建”,破解资金投入现实难题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受历史条件制约和疫情影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相对不足,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欠账较多。但等有钱再去开展工作,社会发展等不起,农民群众也不愿意。怎么筹钱,是摆在工作面前的一个主要难题。

为此,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制度,每年设立120万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基金,用于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县委、县政府将20个乡镇街道按照基础情况分为城郊融合类、巩固提升类、整治赶超类三类,每季度综合日常督导、联合督导、现场观摩情况对各类乡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综合排名,每类第一名奖10万元、第二名奖8万元。同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乡镇街道进行处罚,每类倒数第一名罚5万元,倒数第二名罚3万元,连续两次倒数第一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约谈,奖罚分明、导向明确。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乡村建设,关键是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部门、村庄、企业、社会的资金和资源共同投入,产生聚合效应,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东莞镇结合乡镇实际,探索实施了村企共建行动,创建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的新机制,搭建村企共建平台,由企业、村庄、政府三方按照4:4:2比例共同出资,作为村庄建设备用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根据各村实际,对村庄绿化、广场、公园、道路等进行分类分步提升改造,破解了经济薄弱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的难题。截至目前,全镇共筹集资金560万元,其中25家企业积极捐资225万,村自筹223万,政府补助112万,重点建设了19个示范村,建设村志18处、街头公园7处、排水沟修补5600米、沥青罩面9个村6000米、绿化1.5万平等工程,村庄面貌极大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一步,莒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努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添力,让更多的莒县乡村产业兴旺有“产值”、村容村貌有“颜值”、乡风文明有“气质”、生活提升有“品质”、群众自治有“价值”。(陈晓华)



责编:闫升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