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如何守护好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

发布时间:2023-12-12 08:26:51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乌梁素海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由阴山山脉、乌兰布和沙漠、河套平原、黄河湿地、乌梁素海、乌拉特草原等共同构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齐全。整个流域属于内陆干旱区,生态本底脆弱,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属于阴山—贺兰山防风固沙区和高原湖泊萎缩区。流域南部与库布齐沙漠隔河相望,西部是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乌拉特荒漠草原和蒙古戈壁,东部是乌拉山,中部是拥有1300多万亩耕地的河套灌区。可以说,乌梁素海流域生态功能独特,对于阻止周边沙漠、荒漠、戈壁相通相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边疆安全和母亲河安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地域、全要素、全过程加强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的治理基础和短板弱项,形成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协同推进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一是聚焦“护山”。治理保护好阴山山脉及山地丘陵地区,生态治理和监管保护两手发力,全力抓好乌拉山及周边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积极争取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实施,稳步推进“新能源+矿山修复”等治理模式,打造阴山千里绿色长城。

二是聚焦“节水”。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做好节水、治水、管水、用水、兴水5篇文章,“禁、限、调、减、迁、管”多措并举抓好黄河河道整治和滩区治理,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灌区现代化、信息化分水调度水平,着力解决大水漫灌等问题,切实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三是聚焦“造林”。抢抓国家利用10年时间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划定绿化区域,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等林业生态工程,综合运用造林、封育、飞播、管护等措施,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绿化,全面提升防风固沙能力和林草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聚焦“改田”。加快推进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国家试点工程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一律适用渠林路田新模式,加快盐碱化耕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找到更多适宜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提高耕地地力水平,深化“四控”行动,降成本提效益,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五是聚焦“保湖”。保护以乌梁素海为代表的湖泊湿地不被污染、不能萎缩。坚持点源、面源、内源齐发力,湖里、岸上、流域统筹治,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全面落实“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实施生态补水及专用通道工程,让母亲湖重现大泽风采。

六是聚焦“增草”。认真落实以草定畜定牧、禁牧休牧、退牧还草等政策,加快实施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森林综合保护等工程,促进草原自然恢复、休养生息,增加草原植被盖度,丰富生物多样性。七是聚焦“治沙”。坚决扛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和前沿阵地的使命责任,总结推广乌兰布和治沙模式,通过工程治沙、产业治沙、节水补水治沙等多种方式,有效扩大沙漠治理覆盖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加快建设黄河流域防沙治沙模范区。

作为治理修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守卫者,必须在观念、模式、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进一步完善乌梁素海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乌梁素海的保护、宣传、监管力度,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一是在完善管理上见实效。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落地实施,调整理顺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管理、治理体制机制,建立集住建、农牧、林草、交通运输、水利、文旅广、生态环境等统一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属地政府管理职责,形成流域保护管理的合力,确保对乌梁素海流域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统筹管理、权责明确。

二是在科技探索上求突破。强化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与发展科学研究,持续提高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组建生态调控及可持续发展专家工作站,开展乌梁素海碳汇、底泥、湖区水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源等相关课题技术探索,重点针对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研究,为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在生态修复上下功夫。通过回购渔船渔具、渔民培训、安置渔民参与乌梁素海环境管护等方式,减少渔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调控提供基础条件。通过增殖放流、引进生态调控相关企业等方式,构建“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人放天养”的生态发展模式,维持湖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水生态平衡,达到逐步恢复湖区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目标。

四是在生态产业上谋发展。深入推动乌梁素海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展以生态旅游、芦苇资源加工、生物科技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以产业收益破解生态治理投入难题,通过生态环保产业盘活整个治污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五是在宣传引导上做文章。广泛宣传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特别是注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释疑解惑、广泛宣传引导,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乌梁素海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