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从有没有迈入到好不好的新阶段,后半场如何领跑?

发布时间:2023-06-12 08:26:18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动力电池产业的后半场,我们如何引领市场需求?”6月9日上午,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会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围绕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已经从有没有进入好不好的阶段,行业需要思考和回答新的命题——动力电池从有到好意味着什么?动力电池行业发展需要什么?动力电池企业应该做什么?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从有没有迈入到好不好的新阶段,后半场如何领跑?

动力电池从有到好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命题已经从有没有进阶为好不好?从全球视角来看,过去一年,尽管面临着新冠疫情的反复和供应链挑战,但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决心并未减弱。数据显示,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517.9GWh,同比增长71.8%。曾毓群认为,承载着“双碳”战略重要使命的动力电池,正成为世界新旧动能转化和消费复苏的“顶梁柱”。

过去一年,全球碳中和行动加速推进:我国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欧盟持续推进碳关税;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将在10年内为新能源和气候变化项目投入3690亿美元补贴,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有望得到支持。

“未来5年—10年,全球降碳减排将进入攻坚期、窗口期,对动力电池产业交付的效率和交付品质都将提出更高要求。”曾毓群说。

具体到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来看,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结构更加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动力电池企业从具备生产动力电池的基础能力,向更负责任、更高质量、更创新的生产和服务过渡;广大用户从电动汽车使用的基础需求转向渴望体验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事实上,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从有到好的过程,就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从有没有迈入到好不好的新阶段,后半场如何领跑?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

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动力电池赛道,中国企业如何继续领跑?

动力电池发展的上半程,我国表现亮眼。在此前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分享了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分别达到545.9GWh和465.5GWh,分别同比增长148.5%和150.3%,累计装车量294.6GWh,同比增长90.7%。在全球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我国电池企业占6席,合计市场份额达到60.4%。

动力电池发展的前半程,我们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后半场,我们如何引领市场需求?曾毓群认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单体电池设计、系统集成技术等综合性能全面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加强,麒麟电池、刀片电池、弹夹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领跑的强劲动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强根基。零碳是责任、是能力、更是发展机遇。”曾毓群分享,今年4月,宁德时代公布零碳战略,即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记者了解到,去年宁德时代的宜宾工厂已被选为“全球首个电池零碳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基地之一。同时,宁德时代启动了业内首套针对锂电池供应链的审核工具——“CREDIT”价值链可持续透明度审核计划,旨在将降碳经验分享给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共同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高效利用。“我们希望成为零碳战略的排头兵,带动整个新能源行业的降碳升级。”

“任何技术创新在早期都是稀缺的,但创新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扩大世界的差距,而是为了科技平权。”曾毓群表示,不仅要让人人用得上动力电池,更要让人人用得上好电池,技术的先进一定是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的先进。惠及于民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行业未来前景充满想象,但将想象变成现实世界的盛景,不是凭谁一己之力就能实现。”曾毓群认为,动力电池产业始于绿色、兴于创新、盛于共赢。

原题: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后半场如何领跑?听听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怎么说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