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针刀上的传奇——记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王自平

发布时间:2021-01-10 19:37:50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针刀上的传奇——记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王自平

  图为王自平近照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你一定要来采访一下这位传奇人物。”3月16日上午,记者接到上海一位书画家朋友的电话,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电话中告之:“半年之前我得了肩周炎,右臂肩膀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不能写字画画,找了上海多家名医名院求诊,不见好转,后经朋友介绍,在这里仅用了中医刺骨、拨针治疗一次,现右臂肩膀疼痛已消失,活动自如。我现在就在这家研究院,你快来,我等你。”被朋友推崇备至的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院长、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王自平。

  上篇:师从名门,继往开来

  公开资料显示:王自平出生于甘肃景泰,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功勋针刀医学专家、台湾中医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学校临床教学部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采访中得知,王自平是全国第一个上大学的时候学针刀的。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我学了针刀以后,发现这个针刺法必须跟解剖学结合起来,这也是针刀的创始人朱汉章老师主张的。后来一直在朱老师身边学习和掌握针刀。”

  通过临床王自平发现,用针刀治好了很多的病,但还有很多的病没有治好,他就研究和学习,想办法把各种方法都用起来。后来因为有针刀的基础,才对一些大的针,包括刺骨针、拨针等等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因为王自平懂解剖,所以知道这些针的操作,哪些有事,哪些不会有事。

  “我是先有临床,不然你不懂解剖学,在临床上没有操作过的话,很多东西是不能领会的。特别这十年以来,看了四百多部中医典籍,后来我发现要读《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并不是文字多么难懂,而主要是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我在深入挖掘过程当中,发现我们丢掉的东西太多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很多东西,但我们都没有很好的传承,当然这有它的历史原因。”

  王自平所说的历史原因,就是解剖学的缺失。在实践中王自平思考发现,解剖学的缺失和中医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西汉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个儒术,是和尚把经念歪了,比方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就凭这一点大家就不敢解剖了。

  王自平告诉记者,以前肯定是有解剖,那么后来越来越不搞解剖,特别到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这种影响就更大了。所以为什么我说必须是两千年以前的中医,我们得研读到那时候。后来你不搞解剖,那心脏在哪儿?肝在哪儿?这个是什么软组织你都不知道,那有些治疗手段必然要出事,所以说针刺法逐渐的就没落了。这是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王自平一直从事针刀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针刀收费标准的审批,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正式审批标准的针刀收费标准,同时也成为各省市针刀收费审批的主要参考。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期间,成功主持了1999年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并编写论文集,并成功扶持了多家2甲、3甲医院的针刀专科的发展,带教了一大批针刀医务工作者及外籍留学生。

  截至目前,王自平著有《走出颈腰椎病针刀诊疗误区》、主编《针刀治疗腰椎病》、《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新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参与编写《脊柱麻醉疼痛治疗学》,指导编写《针刀治疗肥胖症》一书,主持编写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刀培训教材6本,发表论文20多篇。

  中篇:解码新中医,济世救苍生

  王自平被业内公认为是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据他介绍:新中医诊疗体系,是以中医诊治理念为引领,融合各种医学而重新构建的新的医学体系。是基于筋膜解剖学对中医经络科学研究指导下,揭示“五体”(皮、肉、筋、骨、脉)组织结构及“脏腑”、“五志”等相互间关系和灵活应用不同方法,同时调治同一人体不同疾患的机制,回归古代中医从整体结构、功能同时干预而达到“一人而兼十三科”的诊疗模式;从方法学上挖掘古代已失传的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各种中医原创及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现代医学诊疗等方法,遵循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的优化诊疗理念,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施行“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新的医学诊疗体系。

  新中医诊疗体系揭示了中西基础理论的融合依据,并提供大量的古文献依据及临床研究证据,印证了钱学森院士生前“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这一对中医发展的前瞻预言。

  王自平新中医诊疗体系的提出,除了能够解决“主流中医”的发展困境,同时也能够突破现代医学发展的瓶颈;他原创并整合了多种中医针刺术,整理优化了诊治不同疑难重症的配方,达到超越、甚至是颠覆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诊治效果,尤其对糖尿病、高血压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的中西医治疗均可达到颠覆性治疗结果。同时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挖掘整理、再创新及推广工作,为新的医学理论(筋膜学等)的验证提供大量的古文献依据及临床研究证据,是复兴中医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针刀上的传奇——记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王自平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

  下篇:大道至简,大医精诚

  数十年来王自平在继承、挖掘古代失传的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基础上,整合现代中医创立并提出了“用得上、摸得着、看得见、听得懂”的新中医诊疗体系;与此同时他整理了对多种疑难疾病治疗的中医配方;发明、改良了刺骨针(骨减压针)、椎间盘针、钩针、Z字型拨针、腰大肌针、关节囊针、扁圆针、关节腔冲洗针、多孔椎间孔注射针、针刀术后贴和全自动针刀治疗床等多种医疗器械,其中10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所有专利产品均已成功上市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赢得医生和患者的肯定。尤其创立的“刺骨术”应用于中医骨痹(颈腰椎、脊柱、关节类疾病)及疑难重症(强制性脊柱炎、老年痴呆、肿瘤等)治疗,效果显著,该技术已向海内外推广,治疗患者数十万人。

  王自平向记者介绍:拨针和刺骨这两种针具,在《黄帝内经》里面实际讲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已经不理解,拨针在《黄帝内经》里面叫巨针,顾名思义巨大的针。说“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而这种针具和治疗方法自东汉以后就逐渐失传了。包括北宋对这种针具也只是做了针谱的绘制。

  刺骨术更是如此,古人在几千年前,甚至《黄帝内经》以前就有,但是我们也失传了。这两种针的机理在我们挖掘出来后发现,特别是对一些重病、大病的治疗必须要用。古人说的“筋肉皮骨脉”,那么我们从皮对一些比较浅,比较轻的病,用一般的小针就可以了,我总结出来就是“大针调形,小针调气”。

  比方说我们的软组织,普通老百姓叫做“筋”,那么这个筋一旦变硬,你用小针就难以挑开了,因为它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改变,有些人已经驼背了,有些人摸上去甚至是很大的一些硬结,有些人整个后背就像牛皮一样。他们会很不舒服,我们说这就是得病了,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经络不通,我用拨针给他进行线型的松解,那么由线连成面,大面积的给他松解开,之后我们再用小针给他调整。

  王自平比喻说:“这个机理简单来说就是给他犁地,一块地干涸了,那么我要用犁给它犁开,犁了以后水、肥料、养分它才能充分吸收,那么我们庄稼才长得好。”

针刀上的传奇——记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王自平

  王自平院长亲自带教学生刺骨、拨针治疗

  尾声:与时俱进,再获殊荣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于1987年由针刀医学培训的开创者王晓智院长及针刀医学的奠基人朱汉章教授创办,已有32年历史。为针刀医学的发源地,被称为针刀医学的“黄埔军校”,已直接或间接培养国内外、中西医各类医务人员学习针刀医学、中医外治、中西医特色诊疗技术人才50余万人,给我国乃至世界中医发展带来勃勃生机。2007年在向全国推广的诸多医疗技术融汇基础上,王自平以中医思想为引领,构建新的医学体系即新中医诊疗体系。自此,拓创了“以道驭术”培训的新局面,开展新中医诊疗体系的研究和推广。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又被称为新中医诊疗体系的“摇篮”。新中医诊疗体系以复兴中医、济世救人为己任,办学效果卓著,在全国中医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018年初,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和当地政府达成引进“新中医项目”发展战略,建设总面积9.6平方公里的新中医康养谷。目前,以桂谷生态园为中心的新中医医、教、研及生态康养基地已投入使用。新中医康养谷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地处南京都市圈半径30公里南部核心的西南部,是南京南部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的绿色走廊建设带。

  鉴于王自平在新中医诊疗体系上的卓越建树,2018年7月8日,他被“2018第四届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组委会授予“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全球新中医研究科学突破成果奖”的殊荣,并在大会上作精彩分享演讲。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

  “他提出并践行新中医学研究理论,取得了让中外医学界瞠目的成就,对多种重大疾病颠覆性治疗效果的医疗实践,使他成为新中医的杰出代表,他不愧是复兴中医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