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到来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与机制,提高公众主动保护与参与意识,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广西自北向南跨越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3个气候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种类数量达18000多种,居全国第三位。广西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物种繁多、遗传资源丰富、传统知识特色鲜明。1956年广西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目前,广西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总面积225.36万公顷,有效保护了广西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31%的红树林湿地。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国家战略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构建广西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9%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3%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33%,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数保护率分别达到90%和89.4%,珠江水系西江流域(广西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稳步提升,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
到2035年,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形成统一有序的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广西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质量状况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6%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湿地保护率达到34%,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以上,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珠江水系西江流域(广西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可持续利用机制全面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