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学习,邻居却不断制造恐怖噪音?对此,广州市发出了全国首份噪声环境侵权诉前禁止令,30天后,法官返回现场,发现现场已经恢复宁静,这使得这份诉前禁止令被成功解除。
诉前禁止令简称诉前禁令,指的是提起诉讼前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是法院依据当事人请求,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措施,用来防止迟误可能给权利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或者证据被销毁的危险。
与正常诉讼、庭审所需要的繁杂的举证程序不同,诉前禁止令只需法院依职权对证据真实性、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初步审查,便可发出诉前禁止令责令侵权人停止有关行为。诉前禁令要求法院在48小时之内作出,可以迅速、及时地采取措施,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而“噪音扰民”类案件事件小,采取一般的诉讼程序时间成本高,采取常规的调解又缺乏强制力,因此,诉前禁令是维护“噪音扰民”案件的合理高效的解决手段。
诉前禁令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4年,网易就QQ音乐侵权一事申请诉前禁令,QQ音乐的192首涉侵权音乐下架。但该措施是由《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所确立的一项规章程序,多用于知识产权侵权类案件。近年也有环境保护类案件采用诉前禁令措施,在社会民生方面少有涉及,“噪音扰民”类案件使用诉前禁令是头一次,是司法实践的创新。
“噪音扰民”案件中,被申请人通过释放噪音给申请人造成了侵权行为,且在本案件中,被申请人屡次释放噪音,影响到了申请人正常生活并且严重干扰了孩子居家学习,长时间噪音也对申请人家庭的精神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因此,此案件是符合采用诉前禁令的一般标准的,在申请人愿意担保的前提下,采取诉前禁令不失为一个快速有效的维权手段。
世界是变化的,成文的法律难以涵盖所有的,在“噪音干扰”案件中创新使用诉前禁令,是法律精神的体现,保障了法律权威的同时,捍卫了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让小案件免于冗长繁杂的常规庭审程序,让法律不再是空中楼阁,让法治直抵、速递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创新司法应用。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