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广西梧州:“服务园区促发展”服务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8 16:05:55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谢谢你们为我们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思路。”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广西建晖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冉虎紧紧握住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服务园区促发展”服务队工作人员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广西建晖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2022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2021年梧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指导这家公司编制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方案,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21年9月取得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批复。但如何落实最新环保管理要求,如何实现协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目标,仍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

为帮助这家公司解决难题,今年6月以来,由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封雷同志带领“服务园区促发展”服务队,结合最新环保政策为企业建言献策,解答生产工艺和环保工艺方面遇到的难题,向企业分享先进地区典型案例,为企业找到高质量发展思路。

梧州是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辖区内有多家工业园区。聚焦稳住经济大盘,深入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需要将“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主动靠前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此,今年以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服务园区促发展”服务队紧紧围绕“环境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多措并举狠抓重大项目要素保障。

“我们建立了‘问题清单+实地攻坚+持续跟踪’的‘点对点’帮扶机制,着力解决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服务落实到位,出成果见实效。”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封雷说。

今年以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科室、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与园区、重点企业、项目积极对接,对生态环境需求及问题进行摸排汇总。在此基础上,服务队带着问题清单上门服务,前往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梧州临港经济区、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等多家工业园区,深入走访多家企业,以座谈会形式开展现场办公,与园区、企业、项目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同研究分析目前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隐患、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有关环境信访等问题,并针对企业提出的生产经营、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环保手续办理等问题进行一一回应。其间,服务队现场协调帮扶问题诉求44个,提供政策法规指导19条,打消企业环保政策困惑,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能开尽开。

另外,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在环评审批方面加强指导、靠前服务,服务和保障优质项目顺利落地,通过充分挖掘减排潜力,为各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要素保障,坚定企业投资信心,为项目落地建设按下“加速键”。

同时,为聚焦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敏锐把握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导向和差异化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作为梧州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梧州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梧州市龙圩区上小河湿地精华工程等中央资金项目,推进梧州市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服务能力,为园区发展和项目落地提供环境要素保障,推动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积极创新服务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推进服务型执法活动,扩大环境要素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封雷说。同时,梧州市生态环境局还将积极应用“三线一单”成果,推动梧州市“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建立“两高”主要污染物台账,引导园区减污降碳、促进区域协同治理等,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保障,为工业振兴注入生态活水,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今年以来,广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

在环评审批和服务重大项目方面,1—6月,自治区本级项目环评审批共33件,提速率96.5%,其中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速率100%,实现受理后0个工作日办结。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窗口受理政务服务事项726件,办结700件,好评率保持100%。编制完成广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暂行管理办法,15个“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有序推进。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