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环境治理工作中,苏仙石乡深刻认识到:体制机制上的探索与创新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性保障,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牛鼻子”。牵住这个“牛鼻子”,环境治理“这盘棋”就有了生机与活力,就能够迎难而上、不断攻坚克难,在通往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征程中,日益呈现新风貌,谱写新篇章。
一、真正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苏仙石乡基层党组织正确引导,带领农民群众移风易俗,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让村民真正成为主体力量。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从各村实际出发,以一乡一韵、一村一品为目标,差异化确定重点整治内容和任务,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方案、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比如本就环境优美位于景区的东河村,在维系好日常环境基础上,就能够以将户厕改造作为突破点,跨越新台阶,呈现新风貌。
三、着力完善长效治理机制。苏仙石乡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一直坚持步步为营,稳中求进,确保整治行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通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回头看”“随手拍”“用心改”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无死角地在全乡范围内清查,抓好问题整改,做好会议研判,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