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色达“两个转变”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2-12-31 11:02:18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色达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脆弱,条件艰苦。

为了守护好色达的万水千山和生灵草木,近年来,色达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实现生态脆弱区转变为生态保护区、牧民转变为生态保护员“两个转变”,做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变沙化地、鼠荒地为保畜地、致富地

“生态保护被放在第一位置。”甘孜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何飚说,为了守护好色达的万水千山和生灵草木,色达县将“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作为县委总体工作要求的重点,严格执行生态环保考核“一票否决制”,将31.57%的县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保护。

在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和路长制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长江上游“十年禁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高原湿地保护、退化沼泽湿地功能恢复和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各类生态修复194.6万亩。种植唐古特大黄、山莨菪1.4万亩,变沙化地、鼠荒地为保畜地、致富地。

值得一提的是,色达县率先在全国涉藏地区制定《规范放生管理办法》,坚决打击“放生乱象”。推进四川青海毗邻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生态公益公诉,签订《两省三州三县杜柯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全力守护生态安全。

“护生态,就是惠民生。”色达县夯实高原特色草牧业、道地中藏药材、清洁能源“三大基地”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牧区增美。组建4个林草合作社,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1689个,34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

此外,色达县还坚持“光伏+生态修复”“光伏+牧草种植”路径,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坚守上游担当,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何飚说,色达县将继续坚守上游担当,强化河湖长、路长、林长、草长制,加强泥拉坝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做好退化沼泽湿地功能恢复和果根塘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持续实施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管控。

要大力修复并建设生态系统,建设美丽色达。实施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修复、川西北脆弱生态治理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大力开展草原退化、沙化、鼠虫害治理。培植壮大林草专业合作社,让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与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制度,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开展全域垃圾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要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作为首批“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县”、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和全省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县,色达县将积极稳妥推进碳汇经济,争取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落地。

“尤其是,要切实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何飚说,色达县将按照“光伏+生态修复”“光伏+牧草种植”的路径,积极争取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探索氧气产业、山泉水产业、中藏药材饮片加工及其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