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还在争夺房产?自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子按“新规”继承

发布时间:2021-01-07 21:00:37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套房子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虽然说房子的本质是一个住所,但面对如今的房价,可以说一个家庭拥有一套房子,首先代表有一个住的地方,其次代表这个家庭的家庭资产并不算少,甚至有的城市中一套房子的价值就已经达到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民币,没错,房子代表着就是财富。除了这两点以外,现在的房子有很多“附加属性”,比如说想要让自己的子女有更好的教育环境,那需要房子,再比如说医疗、养老都和房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即使明知买房会负债累累也一定要买房。

  还在争夺房产?自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子按“新规”继承

  不管在任何一个国家,总会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我国也不例外,就拿买房这事来说,有的人想要买房子也许轻轻松松就能达成,而有的人却只能“望房兴叹”。根据央行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中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其中拥有一套住房的人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有三套或者三套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还有一类人他们手中的房产可能更多,那就是房产投资者,这类人手中也许有几套甚至几十套的住房,不过随着老一辈人年龄逐渐大了,或者说逐渐去世,那对于其子女来说就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房产继承。

  还在争夺房产?自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子按“新规”继承

  也许有的人会说自己是独生子女,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者说如果不是独生子女,而是那种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呢?其实为争夺父辈遗留下的房产,兄弟姐妹之间也可能会“反目成仇”,甚至严重的话还会“大打出手”,或者是“对簿公堂”,再者说这种事情还少见吗?在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毕竟一套房子那代表着可能就是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哪个能抵挡这样的“诱惑”?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或者说为了“一劳永逸”,国家出台了“新规”,而正式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1日,所以子女再争房产也没用了,其中也包括了独生子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规下,新增了两种遗嘱方式

  

  在新规实施以前,也就是2021年前,我国立遗嘱的方式为手写遗嘱、录音遗嘱和公证遗嘱,不过在这三种立遗嘱的方式中,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应是最高的,不过有一点我们也要清楚,如果老年人身体健康,那去公证处立遗嘱自然可行,但如果长期卧床呢?所以以前的这三种立遗嘱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可能出现没有遵循立遗嘱人意愿的情况。

  还在争夺房产?自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子按“新规”继承

  新规下国家新增了两种遗嘱方式,那就是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而且为了保证遗嘱的真实性,立遗嘱时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证人在场,一旦没有满足这个前提条件,那所立遗嘱也将视为无效遗嘱。

  

  新规下,公证遗嘱的优先权被取消

  

  在新规实施之前,立遗嘱人不管是立了几份遗嘱,那都是以公证遗嘱为准,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第一份遗嘱为公证遗嘱,但后来又立了录音遗嘱、手写遗嘱,那后面所立的遗嘱都是没有用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也很容易产生纠纷,所以在新规下,国家直接就取消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权,同时遵循的遗嘱也改为以时间为准,也就是立遗嘱的时间最近的那份为准。

  还在争夺房产?自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子按“新规”继承

  新增了宽恕制度

  

  房产属于老一辈人,那老一辈人自然有权不将房产留给子女,即使是独生子女也不例外,毕竟有的子女所做之事真的不堪。要知道虽然我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但有的人却对父母不管不问,更别提什么尽孝了,而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可以选择立遗嘱时不将遗产留给子女,而如果子女有悔过之心,并且也付诸行动了,那父母是可以将其从新纳入继承人行列的。

  

  合法继承人平分遗产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所以有的人在还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就遭遇意外而离世,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子女为争夺遗产而产生的纠纷,不过在新规下对此有了明确规定,那就是如果老一辈没有留下遗嘱,那其所留遗产只要是合法的继承人那就是一起平分。

  还在争夺房产?自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子按“新规”继承

  总结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也就是文章中所说的新规,可以很好的解决子女为了遗产而产生的纠纷,所以说以后子女也别再争夺遗产了,只需要遵循新规中的法律法规就可以了。虽然说“钱不是完成,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但我们也要清楚一点,亲情那是凌驾于金钱之上的,所以千万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就真的会追悔莫及,你觉得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