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为全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确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告诉记者:“‘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从加快释放市场需求、强化政策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产业服务保障等六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发展。”
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
生态环保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创新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介绍:“目前,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全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不过,与新发展阶段的产业定位相比,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需求相比,与‘十四五’生态环保任务要求相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和健全完善。因此,编制全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记者注意到,《规划》阐述了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全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将生态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聚焦五大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工程项目
为确保全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山东省坚持突出重点,聚焦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业、生态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等五大领域,研究了一批扶持政策和重大推进措施,精心谋划重大工程项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林文华对记者说:“‘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发展优势,做大做强环保制造业,重点提升污染防治和处理装备制造,强化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制造,发展环保材料与药剂制造业。”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环境服务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深化环境咨询服务,发展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做优做新环境服务业。
资源综合利用业重在做精做专,通过进一步探索拓展利用途径,巩固、提升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农林废弃物与城乡垃圾综合利用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规划》提出,在发展生态产业方面,要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提升重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序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康养,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围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清洁生产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全面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进一步深化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清洁生产,不断壮大清洁生产原料制造、设备制造和设施建设以及清洁生产技术服务。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量,是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林文华对记者说。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十大”特色环保产业、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完善产业链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搭建服务平台,着力规范产业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立足各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山东创新实施产业布局优化“358”工程。其中,“3”即在济南、青岛、淄博发展3大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链完备、上下游配套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5”即在济宁、烟台、潍坊、日照、德州,依托现有优势,打造5个发展特色鲜明、发展后劲强劲、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生态环保产业基地;“8”即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在枣庄、东营等市建设8个定位清晰明确、专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生态环保产业园区。
结合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山东省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智慧环保产业、碳减排相关产业等“十强”特色环保产业,培育壮大引领拉动型骨干企业,壮大特色优势生态环保产业链。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集中培育1—2个引领型生态环保集团,在全省选树100家左右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信誉度佳的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培育30个左右技术先进、行业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知名品牌,打造集项目投融资、环境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环保综合性平台。
根据各市产业布局、行业特点、优势企业,实施重点生态环保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发展钢铁、石化、化工、水泥等行业污染防治产业链,膜材料、精密监测仪器、超效分离装备、VOCs高效治理装备等制造产业链,秸秆、赤泥、黄金冶炼尾渣、工业废盐等综合利用产业链。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开展产业试点示范工程,鼓励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工程,在工业园区、基层环保部门、乡镇、大型企业等领域,开展20家左右的环保管家试点。建设一批“环境医院”,在全省开展20个左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
宋继宝对记者说:“我们期望,通过健全完善产业组成体系、推进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布局体系、结构体系、技术体系、金融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等十大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生态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