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推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打造“生态名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奋斗目标,狠抓四大重点,提升六大工程。先后出台《莒县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推进方案》《莒县蓝天保卫战攻坚方案》《莒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性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范围,同时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明确各部门、街道责任,强化责任落实。
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实施了空气质量奖补办法,聘请大气治理专家团队指导污染防治,以雷达监测、飞行监测、走航车和大数据分析研判为基础,制定减排任务和工作措施,21处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123家企业安装用电智能监控系统。配备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三位一体智慧监管执法体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PM2.5、PM10、SO2、NO2年同比改善24.6%、22.9%、14.3%、17.1%,改善幅度全市第一。2021年,PM2.5、PM10、NO2、O3累计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4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
围绕 “林水会战生态区、现代农业产业区、振兴工业聚集区、城市中央活力区、文化旅游景观区、美丽乡村宜居区”,实施9大工程,建成13598亩环库林带绿色屏障。建成全长10公里、面积550公顷的沭河生态湿地,完成28条河道、215座水库划界,莒县河长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在莒县召开全省河湖长制现场观摩推进会,莒县被评为全国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水质指数位列全市第一。
一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区域城市化理念,“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乡镇特色化”,高效率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一河两城,一古一新,空间合理,舒适怡人的审美张力日渐形成;景观独特,功能分区,产城融合的形象机理清晰彰显。招贤镇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园林城镇,东莞镇赵家石河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是实施文旅融合战略。以莒国古城为龙头,推进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把环青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成区域性生态旅游中心,形成三山两河,一城一区的旅游格局。打造东部山水田园,南部特色农业,西部休闲度假,北部民俗风情的四大生态旅游集群。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精品民宿,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在形成。
三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新兴产业,绿色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莒国古城、嗡嗡乐园等被评为全国优选文旅投融资项目。“绿色经济”改写了产业发展格局,也为经济发展赢得了环境效益。
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莒县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新路径,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为全面建设更高质量的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贡献生态力量。
编辑:闫升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