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增加了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宣传,广泛动员,有效引导农民群众提升环境与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中来。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变化。以前的污水横流,畜禽粪便拉满村,垃圾随意丢弃,农业生产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现在基本不见。
在农村,有些百姓不明白政策,没有前瞻性,由于固有思维以及年龄心态,对此漠然,随着垃圾分类进乡村,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真的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地缘广阔,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差强人意的人地方。
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走访中发现,莱西市一些村庄仍出现垃圾围村,沟塘路边随意堆放各类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而这些垃圾的乱扔乱放却很有“代表性”,有在水源地堤坝上堆放建筑生活垃圾,有在村头村尾堆放生产生活垃圾,有在排水泄洪沟渠堤坝堆放生活垃圾甚至有个别地方出现少量农药瓶等有害垃圾的丢弃现象。
就目前存在的现象跟当地住建城管等部门反映过后,莱西市各部门反应迅速,积极沟通确认走访过程中的垃圾堆放点,安排人员及时处理。
垃圾随意丢弃所属范围部分图片如下:河头店镇、沽河街道、院上镇、夏格庄、姜山镇。
截止发稿前夏格庄镇、姜山镇已将举报垃圾处理完毕。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工作。希望莱西市各镇村能够持续发力,继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