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榜上有名

发布时间:2022-12-21 21:05:07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22年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榜上有名。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曾在2020年获山东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此次入选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是对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更高肯定。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2012年年底设立,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拥有112公里海岸线、30公里原生态沙滩、7万亩黑松林。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滨海旅游、文旅康养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定位,经过近十年的蓄势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的生态、优质的岸线作为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资源,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跑出了滨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筑牢海岸带生态屏障,促进自然资本保值增值

坐拥112公里海岸线,如何守护好美丽的海湾,一直是好运角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自成立至今,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实现岸线整治修复全覆盖。拆除沿海参池、养殖房、看护房等设施300多处,约100万平方米,清理海上养殖1.5万亩,恢复沙滩60多万平方米。新建滨海步道22.4千米,打造绿化景观、口袋公园30多处,新增绿化面积800万平方米。通过海岸防护、沙滩修复与养护、建设生态海堤等措施,逐步修复受损的自然岸线,实现海岸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和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守护“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靓”的生态环境。

此外,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还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推进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养殖设施的清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长效管理。清理养殖网箱2300个、看护房和海上平台88个、参池23处、筏式和围网养殖4500多亩,完成3400亩养殖区坝体去功能性拆除,关停保护区周边码头5处、船厂1处,全部停止保护区内生产经营活动。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天鹅湖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天鹅湖北岸80公顷生态湿地修复、景观打造和文旅设施配套建设。

统筹推进陆海污染防治,确保环境质量好中向优

治标,更要治本。在开展岸线修复工作的过程中,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还同步推进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治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共完成150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关停61家,治理提升89家;按照相关要求,87台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关停8处非法采砂采石场。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整改方案,推进企业整合、关停落后产能、规划搬迁,倒逼企业按照要求配套建设污水、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实施鱼粉、海带烫煮、水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的污染集中治理。

在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好运角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力度,依法拆除了不符合生态环保政策规定的216家养殖场,其他养殖场均按要求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开展水污染防控专项行动,督促企业提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扬尘腥水的治理力度,组织生态环境、交通、交警、城管等部门,对运输渔货、渣土车辆进行执法检查,最大限度降低异味和粉尘污染;对8家产废单位实施联单管理,对危废的产生、转运、处置全过程监控,确保危废产生量大的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处置危险废物。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生态好了、发展好了,如何让发展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实现“生态—产业—百姓”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反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重点工作。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并将其纳入年度民生实事优先安排,全面提升城乡颜值、品质与内涵。通过加快排水管网、农村“户户通”工程建设,推动棚改安居续建工程,营建海洋牧场观光区及儿童娱乐区、赶海区、观海平台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产品销路,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带来了红利。

此外,好运角还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精致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生态环境需要,以“绣花功夫”提升精致城乡建设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绿化美化,实施农村“户户通”、改厕、垃圾分类、栽花美化、农村公路等“7个全覆盖”工程。西霞口村、河口村、车祝沟村、鸡鸣岛村等村庄获得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命名;成山镇大西庄村、河口村、东岗村和港西镇鸡鸣岛村等村庄获得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港西镇小西村、巍巍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深化体制机制建设,筑牢“两山”实践创新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工作中,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成立了以度假区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形成区、镇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牵头单位的部署安排,加大对各自分管领域内创建工作的推进力度,形成协调联动、密切配合、步调一致、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有机衔接、高效推进。除加强组织领导外,好运角还建立巡查机制,压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守护自然家底。组建城管海上执法中队,整合网格化管理和无人机巡查,建立海陆一体巡查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明确区、镇、村三级监管职责,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制定了加强耕地保护、规范用地管理的“一方案、两通知”,全面落实田长制、林长制,启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建设,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更好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扩大生态优势、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将以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创造区域生态环境新优势,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红利加速转化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升级,如何将“好生态”转变成“好产业”,从而实现“好发展”,成为摆在好运角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难题。好运角从区域实际出发,立足农业产业基础、乡村经济特色和民宿资源优势,深化农业农村农民联动,加速推动特色农村生态产品供给与增值。通过加快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力建设田园综合体、引进特色园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片区化规模种植、拓展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等方式,推动全域旅游资源串联互动,培育乡村休闲、体验田园风光等多条精品旅游线。极具地方特色的海草房、宜居的人居环境、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都成为好运角的优质生态产品。

在做好优质生态产品的基础上,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创新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立足海、岛、礁、湖、林等旅游资源,加快推动区域优质生态产品实现价值。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1+3+3”的思路,依托环海一线,港西北海、天鹅湖、西霞口3个既有板块,及虎头角、马栏湾、马山岛3个新片区,深入谋划推进旅游开发、内涵提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引项目、抓配套,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旅游度假康养目的地、幸福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深入挖掘和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打造“两山”文化品牌,依托秦汉文化、徐福文化、胶东民俗文化、日主文化、天鹅文化等丰富的“好运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小镇,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软实力。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