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19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到德州市、聊城市,调研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情况、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工作。霍太英一行先后实地调研德州乐陵市和平原县、聊城市高唐县和茌平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工作情况,实地查看了鲁西化工、信发集团等污染防治工作,听取了德州市生态环境局、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省驻德州市、聊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共同研究对策措施。
霍太英指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自觉,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深刻认识当前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不足,要采取有力措施,在提升污染源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秉持“真准全快新”,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霍太英强调,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攻坚,是国家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的重要举措。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合力攻坚机制。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总氮治理与管控是重点,问题反映在入海口、近岸海域,但根子在陆地、在入海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全省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打好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攻坚战。各市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有解思维,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深入落实“126954”的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模式,切实做好溯源排查,科学编制“一河一策”,协同推进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持续推进近岸海域水质改善。
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监测处、济南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同志,德州市生态环境局、聊城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