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昌乐分局生态环境宣传工作聚焦生态环保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上级主管部门部署安排,聚合本级宣传媒介力量“精耕细作”借势用力,助力生态环境事业开新局。
一是环境宣传借势新媒体。注重信息发布更新度、原创度、联动度和传播度,今年以来通过“昌乐环境”微信、微博公众号积极编发投递环保信息4800余条,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工作信息、政策解读以及公开执法、审批、污染治理等信息300多条,先后被县、市、省、部有关宣传媒介采用500余篇次,较好地宣传推介了全县生态环保工作进展动态、经验做法、成绩成效等,让社会公众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昌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争取了环保舆论话语权。
二是环境宣传融入日常经常。注重发挥生态环保业务在宣传方面的优势作用,通过日常环境监管、环境信访查处时与管理对象、企业的面对面普法宣传,变间接宣传为直接宣传,更好的提高宣传实效,同时,大力推进环保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实现环保宣传常抓在手,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环保的知悉率和支持率,为进一步构建生态环保齐抓共管大格局助力。
三是环境宣传凝聚各方力量。不定期组织人民群众集中参观环保设施,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昌乐日报》《潍坊日报》《昌乐传媒网》《昌乐新闻》等发布新闻80余篇,昌乐广播台每天播放环境保护公益宣传语8次,昌乐电视台每天播放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片。“六五”环保宣传期间,协调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和社区,扎实推动“线上”“线下”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促使生态环保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夯实生态环境事业健康发展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
编辑:徐爱杰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