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碳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各领域碳中和行动加速涌现。近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碳中和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据悉,这是首份针对全国范围内碳中和案例的全面梳理和研究。
2021年我国共中和超过227.4万吨碳排放量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潮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共识。《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88%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经济规模的90%以上,近683家公司提出了近零排放相关目标。
《报告》对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国内获颁“碳中和”证书的公开案例进行了收集。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期间获得碳中和认证的案例总计152个,其中组织92个、活动52个、产品与服务8个,涉及的碳中和颁证单位有27个。
根据《报告》统计,我国2021年共中和超过227.4万吨碳排放量,其中组织抵消14.59万吨、活动抵消200.75万吨、产品与服务抵消12.0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金融机构参与“碳中和”积极性高
在2021年公开获颁“碳中和”证书的92家组织中,包括48家金融机构、15家生产型企业、10家公共机构、9个商场酒店及写字楼、9个园区和1个行政村。可以看出,当前金融机构及生产型企业实施碳中和认证的积极性较高。
《报告》显示,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机构在认证数量及碳排放核算范围等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而广东省内金融机构在全国组织碳中和行动中表现突出,2021年共有24家广东省内银行获得“碳中和”证书,占到所收集金融机构碳中和案例的50%,为金融机构引领全国碳中和事业做出了表率。
另外,2021年共有15家生产型企业获得了企业“碳中和”认证,分布行业广泛,分别属于电网、家具、电器、能源、汽车、材料、自动化、生物制药、智慧物联、数据科技等不同行业,他们为各行业企业进行碳中和提供了有益探索。
2021年村集体“碳中和”证书首次颁给了河北承德孟家庄村,该村依托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建设了符合村实际的清洁能源体系,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碳效益。这也是村集体首次实现碳中和,成功探索了农村助力我国碳中和的新道路。
碳中和成为大型活动“标配”
值得关注的是,碳中和如今已成大型活动的“标配”。在2021年获颁“碳中和”证书的52个活动中,包括了24个会议论坛活动、15个会展及商贸活动、6个体育活动、5个文化庆典和2个政府会议。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此前举行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已成为美丽中国亮丽底色的实践典范,也是全球大型活动碳中和应用的典范。
完善国家碳排放因子库建设
《报告》同时指出,碳中和理念得到广泛普及的同时,也要看到碳中和行为在数据基础、减碳措施、抵消产品体系建设、规范建设、信息披露及追踪存证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阻碍了全社会碳中和进一步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国家碳排放因子库建设,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大力倡导降碳先行,促进社会主体切实降碳;加快规范和完善碳抵消产品体系,以碳中和行动推动全社会减排;加强碳中和实施全过程标准规范建设,规范碳中和行为;推动建立统一的碳中和披露平台,建立规范的碳中和信息披露制度。
《报告》发布当天,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同步发布了其2021年碳中和实施报告,宣布实现2021年运营排放碳中和。“此次碳中和实施是广碳所践行碳中和目标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通过采购可再生能源、绿色办公、低碳交通出行等实际举措降低碳排放,力争2035年起将碳排放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围绕碳中和综合服务持续推进业务创新和服务优化,帮助会员客户减排降碳,积极部署搭建碳中和数据支撑体系和碳中和登记平台,助力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广碳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